焦裕禄电影观后感三篇








历史会对每个人公正的评价--《焦裕禄》电影观后感(一)




20世纪60年代,盐碱、风沙、内涝是横亘在兰考人民面前的三座大山。能否逾越关乎群众的基本温饱,关乎民心所向,关乎党在群众中的声誉、形象。




清晨,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提着包行走在兰考县城萧条的街道上,这就是焦裕禄。当碰到一个卖杂碎的小贩时,他问县委会在哪儿,小贩慌乱地走开,谎称不知。我们知道小贩是穿街走巷叫卖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县委会在什么地方?这也折射出当时的“三害”横行已经影响到了党群关系。紧接着一群穿着破烂的孩子围住了他,要馒头吃,他把全部的干粮分给了他们。大清早,孩子们本应该围着桌子等待父母端上丰盛的早餐,而残酷的现实却是:端着饭碗在大街上讨百家饭,还要忍受县委工作人员的呵斥。孩子都这样,更别说大人了,这无疑给刚到的焦裕禄当头棒喝,他并未就此知难而退,而是昂起头迎难而上。他知道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共产党人站出来,奉献自己。




窗外风呼呼地刮,如诉如泣;屋内烟一根一根地冒,焦裕禄焦虑万分。正如郑板桥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上任的第一晚,焦裕禄听到的不是风沙声,而是群众饱受风沙之苦、饥肠辘辘的呻吟声。他失眠了,天不亮就骑车下乡考察了。




第一次参加县委会,焦裕禄坐在角落里听着其他人对他的评论,他没说什么。在这个时时都有兰考人逃荒要饭的年景,他知道多说无益,实干才是最要紧的。他带领全体县委工作人员到兰考县火车站,那里有很多为活命拖家带口离开兰考到外乡讨饭吃的群众。他知道,只有让党员更多地了解百姓现状,真正触动心灵,才能团结起来带领群众走出困境,翻过三座大山,赢得民心。




百姓的冷暖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当别的同事都在县委坐办公室的时候,他一个人,一支笔,一个本,挨家挨户向百姓取经。他深知百姓处于劳动第一线,智慧是无穷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们最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当工作人员建议他派人下去调研一下,然后给他汇报情况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带队踏上高高的沙丘查找风口,带头冒雨深入田间地头排除险情。他有一颗“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




人才,在那个人都吃不饱,甚至时常饿死人的年代,是个奢侈品。作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体现了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眼光,为了留住治盐碱地的科技人才,他不顾奔跑会加剧自己肝病的疼痛的危险,奋力追赶准备坐火车回无锡老家的小魏,用一小包兰考的土和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小魏,使得兰考治理盐碱地有了一定的人才支撑;为防止大批优秀党员干部像老厂长那样因为营养不良而得浮肿病死亡,保护党的宝贵财富,他甚至顶着受处分的危险违反统购统销的规定,为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患病党员干部保证粮食供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找到了解决“三害”的方案,那就是挖排水沟,种花生、大枣、泡桐。




而他自己,无视自己的肝病,即使一次次倒在风雨之中、办公桌前,也一次次地坚强地站起,直至被送进医院。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刻他还惦记着兰考人民,惦记着


“三害”的治理情况,也忘不了嘱咐潘建县长给他带麦穗看看,这是公而忘私,心系百姓。有一个镜头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忘我的工作热情,他推着自行车和一位工作人员下乡行走在沙丘上,一阵风把他吹着翻滚了下去,他起来第一句话不是说自己摔疼了,却是“今天的风可真大啊!”。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了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能为群众俯下身子干实事,群众会为你树碑立传。影片开始兰考县人民为迁坟的焦裕禄同志披麻戴孝扶灵送葬,哭声直达九天,这是对焦裕禄同志何等的历史肯定啊。面对第二书记吴荣先那句“我认为你在政治上是有野心”的质疑,焦裕禄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我相信历史会对每一个人作出公正的评价的”。这句话是对焦裕禄同志的所作所为最大的注脚。




虽然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的、现在的、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




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对“四风”,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今天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作为检察院的一名反贪干警,在观看反映焦裕禄同志事迹的电影后感触颇深,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检察反贪工作必须依靠群众的观点,坚决摒弃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扎实反贪业务素质,积极投入到“顺民意、赢民心”的反贪肃贿工作中。








缩短距离,向标杆靠拢——《焦裕禄》观后感(二)




焦裕禄同志逝世已50年了,然而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仍时时鼓舞和激励着我们。他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典范,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他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和群众同甘共苦,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他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焦裕禄同志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好教材。我们要学习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对照自身,修身正己,缩短距离,逐步靠拢。




一是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力提倡服务群众的作风。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代表的就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当我们面对群众诉求时,是否还记得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否拥有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实践。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根据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




二是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个集体,因为不管学校的方针政策如何,教师毕竟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直接获得知识的源泉,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从有效沟通开始的。因此,想要学生从教师处汲取到知识,首先要做到的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与融洽,作为学生能否受到老师的关注、欣赏和鼓励,这对学生心情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师生关系的质量如何,决定权在教师手中。”




尽管与焦裕禄同志那个时代相比,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面临困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工作方法采取的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还是推诿扯皮,知难而退?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问计群众、实地考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立足本职做贡献,一心一意服务群众,服务学生。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把学校交予的任务落到实处。




我们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诉求,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焦裕禄同志是真心为群众着想,而教师的教授对象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如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适应老师的教学进度。在课间和课后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要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不断改善自身的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尽量抽出时间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要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紧密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老师,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




三是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力提倡敬业奉献的作风。




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年了,但是他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发扬奉献精神,努力钻研业务,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要学习焦裕禄的廉洁自律的作风,克勤克俭,廉洁从教。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他那正直无私、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在当今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党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思想和行动中,力戒“四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成事、出亮点,为建设美丽芜湖县添砖加瓦,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观影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并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用工作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用实际行动缩短与楷模的距离,向标杆靠拢,表达对党的忠诚。








焦桐逢甘雨,兰考树丰碑——观电影《焦裕禄》有感(三)




二十四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师范学校的学生时,第一次观看了电影《焦裕禄》,颇有感触;二十四年后,我再次观看了这部影片,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964年5月4日晨,焦裕禄同志因患肝癌晚期不治,与世长辞,近十万群众自愿赶来,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一路护送焦裕禄同志的骨灰回兰考,完成他生前留下的“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遗愿。影片开头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幕,当焦裕禄同志的棺木下葬入土的一瞬,全体送葬群众一齐跪了下去,与此同时,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永远地树了起来!




影片以深沉、凝重、悲壮、朴实的基调,选取了“火车站看望灾民”“群众为书记申冤”“自发送葬”等情节片段,着重表现了焦裕禄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上主演李雪健极具张力、细腻传神的表演,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是,最能打动我们的,还是焦裕禄同志那一心想着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




影片有一首插曲,叫《大实话》:“墙上哎画虎哎不咬人哎,砂锅哎和面哎顶不了盆哎,侄儿总不如亲生子哎,共产党是咱的贴心人……”


是啊,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广而告之,只要你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只要你为群众办实事,替群众谋福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更是如同明镜一般,群众自然就会把你当成贴心人!




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子女交到我的手中,我就应该踏踏实实地把书教好,这个道理是再简单不过了。




记得99年我刚参加工作,在一所农村小学当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当时,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我面前念叨:“教书育人,谈何容易!”23年过去了,我逐渐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与分量。




教育工作时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孩子不听话,家长不理解,工作繁,压力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和体力也慢慢跟不上了,我苦闷过,彷徨过。可是如今回想起来,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和焦裕禄同志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202年9月,我调到了一所新学校——芜湖县湾沚一小工作。开学报名那一天,我突然感觉腰部一阵阵绞痛,去医院一查,原来是患了肾结石,幸好并不严重,医生建议服用药物,保守治疗。我以前身体一直不错,本来把调到新学校工作作为人生的第二个起点,没想到突然有了这个病,精神状态一下子低落了许多。


正式开学第一天,我又遇到了更让人纠结的事情。几名家长当着我的面要求把他们的孩子转到另一个班级,看来他们是不信任我这位来自农村的教师。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努力。除了咬紧牙关,把书教好,我别无选择。




仅仅过了半个学期,因为工作需要,学校安排我到另一个班级任教。令我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许多家长集体到学校要求我留下来,我的学生们也哭得一塌糊涂,有的甚至回到家里不想吃饭,还有一位小女生当我下课转身离开后,立即冲到讲台上,将我用过的粉笔抢到手中,留作纪念……孩子们舍不得我离开!我终于明白,只要你付出了真情,就会收获学生的爱戴,就会收获家长的尊重,就会收获人生的幸福。




机缘巧合,第二个学年,学校又安排我回到了原来的班级任教。许多家长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给我打电话,求证消息是否准确。我至今无法忘记,家长们在电话里那激动的语调,至今无法忘记,孩子们那充满兴奋的眼神,至今无法忘记,孩子们那震天响的欢呼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校深入开展。我想,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子女教育好,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才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不二选择。我们只有把焦裕禄同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才无愧于群众的信任,才无愧于党的嘱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过时。




焦桐逢甘雨,兰考树丰碑。一心除三害,百转有千回。沙塔层层聚,忠魂念念归。吾辈须努力,桃李尽芳菲!





(编辑:圆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10-07 22:28:15
上一篇:党校培训学习体会
下一篇:领导小组观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焦裕禄电影观后感三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