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法治建设

本文 由第一 公文 网 收集整 理

浅谈基层法治建设

&bsp;&bsp;&bsp;&bsp;&bsp;&bsp;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直面广大群众,直面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市、县、乡政府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府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设。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在基层的有力推进显得尤为重要。
&bsp;&bsp;&bsp;&bsp;&bsp;&bsp;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筑牢基层法治“基石”。“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些地方由于某些不讲规矩、法律意识淡薄的基层干部盲目追求政纪,过分追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执行上级任务时暴利蛮横、搞一刀切,导致民怨四起,负面新闻铺天盖地。这样的行为不但扭曲了上级领导的政策意图,不能有效的推进工作开展,更会有损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如何树立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严把思想关,将法律知识传导与“三会一课”有机结合,使其贯穿于平时学习工作之中,合理增加法制建设座谈讲座次数,从思想上提升法律意识;在乡镇配备法律顾问,促使基层工作方式有理有据,让基层工作在法律规范、政策准许的范围内合理进行;净化、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每年的招考中设置部分法律专业的岗位,吸收专业化人才充实干部队伍,加强队伍建设。
&bsp;&bsp;&bsp;&bsp;&bsp;&bsp;完善监管制度,加固基础法治“围墙”。“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道远任重也。”基层法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不能仅仅依靠意识、自制来达到本质提升,完善的监管制度,严格的监督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国家的法制越来越健全,法治社会也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在一些基层地区还存在法制建设“最后一公里”乏力的问题。法制监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也是基层法制建设的保障。对于基层法治监管的落实,首先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出台具体细则,让法律成为守法者的“保护伞”,也让监管成为违法者的“经箍咒”。既不能打击干部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积极性,又不能让违法乱纪者无所顾忌。其次,要扩大监管范围,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在官方网站设立监督平台、在基层政府门前张贴监督公告留下联系方式、在微信公共平台等新媒体上发布公告,让基层法治建设在群众的监督下“阳光运行”,健康发展。
&bsp;&bsp;&bsp;&bsp;&bsp;&bsp;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添加基层法治“砝码”。基层法治建设离不开群众的监督与支持,更需要他们学会懂法、用法,让法制在基层发挥更大的作用。当遭遇不法对待时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在作出任何决策、行为时知道控制在法律准许的范围之内。群众懂法、守法无疑使基层法制建设得到良性循环。就拿非法上访而言,纠访的现象在许多地区不断上演,制造了各种社会矛盾,令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如果群众懂得什么样的诉求是合理合法,懂得通过正确的渠道,使用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合理的权益,了解纠纷已经触碰法律底线,那么纠访、闹访现象也许得到有效遏制。营造法治氛围,提升法律意识对于基层法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制作基层常见法律问题的宣传手册、抓住年轻群众接受能力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使法制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为法制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bsp;&bsp;&bsp;&bsp;&bsp;&bsp;相比走了多远,更重要的是找准方向。基层法治建设虽然任重而道远、前路坎坷,但是只要我们找准方向、奋力前行、真抓实干,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建设好基层法制,那么法制建设的前路将变得更加明亮而宽广。

本文 由第一 公文 网 收集整 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9-03 09:20:56
上一篇: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看纪律处分之“严”
下一篇:浅谈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
网友评论《浅谈基层法治建设》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