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故事中浅谈党性修养

本 文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 理2

从历史故事中浅谈党性修养


&bsp;&bsp;&bsp;&bsp;&bsp;&bsp;&bsp;“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如同一面镜子,后来人总能在历史过往中查找缺漏、弥补自身过错。大智慧并不总是在大事件中见真知,小故事也能包罗万象。那些历史故事经过时间长河的涤荡沉淀,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故事总能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
&bsp;&bsp;&bsp;&bsp;&bsp;&bsp;&bsp;用历史这面镜子来照一照自身,时常审视自己的党性修养,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党员就要时常照一照镜子,正一正自己衣冠,看一看第一粒扣子。微腐败在身边,就如同定时的糖衣炮弹。时不时在身边发生,却也能伤人心、毁声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生活中,倘若有微腐败发生,基层群众又岂是糊涂人?恐怕早已看在眼中,恨在心里。不言语,却在心中渐生嫌隙。面对微腐败,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防微杜渐,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瓶水,也能开启贪欲的阀门。腐败的幼苗,总是细微小事为它浇水施肥。不在小事上处处留心,不从小事上杜绝隐患,微腐败的幼苗便会茁壮成长。久而久之,思想上的腐败防线便会崩溃,党性原则便成笑话。
&bsp;&bsp;&bsp;&bsp;&bsp;&bsp;&bsp;党员干部要坚守底线,在无人之处守真心。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要有所畏惧,在没有人听见的更要谨言慎行。犯罪心理学认为,当人处于无人监督的境况,犯罪成本降低时,人心中的恶念便会慢慢不受控制。越是无人监督的地方,人越容易放纵自己。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有警惕意识、底线意识,不能在细微之处出卖了灵魂,在无人监督之处没了党性原则。
&bsp;&bsp;&bsp;&bsp;&bsp;&bsp;&bsp;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来自群众,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基层单位中,如果党员干部不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没有准确把握基层的思想脉搏,那么,这个单位内部党群关系就会僵硬,劲就使不到一起去,单位就失去了生机勃勃的朝气。
&bsp;&bsp;&bsp;&bsp;&bsp;&bsp;&bsp;党员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党员干部要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与他们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切实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号住群众的脉搏,使得党群关系如水乳般交融在一起,单位上下就会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单位,才是斗志昂扬,凝聚在一起,坚如磐石的单位!

本 文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 理2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12-04 19:50:18
上一篇:浅谈教育扶贫
下一篇:网络双刃剑如何不自伤
网友评论《从历史故事中浅谈党性修养》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