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税部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高,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已成为当前税收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税收工作实践,就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收宣传辅导不到位。一方面税务机关的税法宣传还不深入,不到位,加之有些纳税人聘用会计,或请兼职会计,致使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秩序紊乱,往往不能按规定的要求处理会计账务。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财务辅导、帐册规范等跟踪管理上监督不力,企业如实申报、诚信纳税的意识不高。
  2、税收管理方式存在弊端。税收管理员制度虽然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明确规定&qut;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qut;,但在税务系统简并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的过程中,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此外,随着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加上个体纳税户营业额难以准确核定,导致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存在较大的裁量空间。
  3、税收管理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目前基层税收管理人员年龄偏大,而税收管理要求较高,造成税收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同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纳税户数量急剧增加,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经营方式创新和以母子公司、总分机构、连锁经营、总部经济为代表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经济活动层出不穷,从而给税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4、税收管理各环节协调不够。存在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qut;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qut;的&qut;一站式&qut;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现象仍有发生。
  5、税收信息化利用率偏低。据统计,目前全国税务系统开发的各类应用系统超过50多个,其中由国家税务总局主导开发的有34个。税收信息化建设中,对系统的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信息互不相通;系统业务覆盖不全,功能交叉,数据多重采集;数据标准不统一且无法共享等问题,从而限制了税务机关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信息采集,主要来源是纳税人主动提供的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过分依赖纳税人自觉性,但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纳税人漏报漏缴、隐瞒收入等问题十分突,直接影响到税源监控能力和税收征管质量。
  二、加强税收管理的对策
  加强税收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为支撑,努力实现税收管理&qut;法治公平、文明高效、廉洁规范、社会满意&qut;的目标,确保税收收入与地方经济同步协调发展。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税收宣传力度。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税收宣传活动,全方位加强纳税人诚信纳税教育,密切征纳双方关系,更好地开展&qut;零距离&qut;贴近式纳税服务。如:举办各类税法知识培训班,及时向纳税人通报有关税收信息,解释有关政策的变动情况,不定期地将各项新的税收政策及时送至纳税人,对纳税人进行办税辅导,同时,深入企业了解经营情况,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情况,增强企业对税法的遵从度。
  2、构建新型纳税服务机制。要构建一个&qut;对内优化办税流程,对外拓展服务渠道,全程为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qut;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成立专门专业的&qut;纳税服务中心&qut;,健全纳税服务受理、承办、转办、反馈、督办、维权等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的纳税服务资源,加强对外网站咨询服务、2366服务热线和其它相关纳税服务工作,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短信催报催缴、纳税申报提醒等服务措施,推进纳税服务系统化、个性化、多样化,通过建立贴近纳税人的分类管理体系,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结合纳税人实际,提供及时优质的贴近式服务。
  3、优化税收征管环境。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将从单一部门实施转变为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公安、金融、工商、海关等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因此,在法制上,要大力倡导&qut;合作协同&qut;精神,健全政府主导、媒体介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税法传播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持续的全民普法教育机制;在征管上,要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对税务发票管理和企业资金有效监控;在政策上,要重点扶持民企、外向型民企、就业型民企和大型民企的发展,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办理各种减免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4、创新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现代税收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信息和网络技术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实现从数据分散利用向数据综合利用转变,实现管理与技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征管流程进行再造,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在现有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行纳税信息集中处理,推行多元化申报和税银一体化,统一制定和落实税收征管措施、专项稽查和执法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国税系统内部网络向外部延伸,实现与地税、工商、海关、银行等其他部门网络的衔接,建设先进的、可靠的信息交换平台。通过多网络的互通融合,形成社会化监控体系。
  5、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如:通过税收分析为纳税评估确定疑点、指明方向;通过纳税评估引导纳税人税收遵从,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通过税务稽查查处案件,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并向管理环节反馈查处结果;税源监控通过对分析、评估、稽查反映问题的汇总归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日常管理,从而形成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的税源管理工作机制。同时,国税机关应对需要管理员下户进行调查、核查的事项进行清理和整合,对上级部署和自行确定的税源管理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归并,综合考虑各个税种的管理要求,力求一次下户解决多个问题,避免涉税信息重复采集和税收管理员重复下户,提高税收管理效能。
  6、推进依法治税公平竞争。税收法制化要求税收法律制度构成完备,税收征管立法、执法、处罚和税务司法在征管中具有完整性、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此,要从根本上转变税收管理理念,真正由收入任务型向依法治税型转变,将依法治税作为衡量税收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正确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大力推行税收按实征收,逐步淡化和取消带有行业性的各种征收率、附征率、控制率,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税收流失问题,要慎用税务稽查等强制性手段,以纳税评估、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加以引导和纠正,使税收管理不断走向法治化、规范化。
  7、推行税收风险管理。将现代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核查,最大限度地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一是加强事前预警。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信息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提高税收风险预警能力。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在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三是加强事后核查。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当或者过错的,通过事后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8、全面推进人才兴税战略。新时期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取决于税务队伍的整体活力。要大力培养综合性管理人才,通过在职培训、岗位培训、函授自学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造就大量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知识与能力、适应现代管理要求与国际社会接轨、有真才实学的应用型、职业型、岗位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考核制度。规范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规程,落实工作责任,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负责,处于流程某环节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由后续部门和人员监督考核,建立切实有效的责任追究考核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税收管理效能。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4-12 18:46:36
上一篇:立足本职 做好财务工作
下一篇: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工作的实践和启示
网友评论《当前国税部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