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高校学科竞赛平台, 促进师生综合素质提高

刘嘉吴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和信息量的空前扩展,各类竞赛备受重视,学科竞赛已成为引导高校教学方向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提高创新型人才质量的核心内容,学科竞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科竞赛是指通过竞赛方法与内容,强化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探索能力,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通过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组织与搭建学生创新平台,能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国内的高校学科竞赛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之前并没有统一组织的影响力大的学科竞赛。直到98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主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此拉开了全国高校学科竞赛的序幕。

目前,我国学科竞赛发展己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面向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全面覆盖的学科竞赛,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他们的智慧和活力。竞赛的分类与管理

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高校学科分类按专业可分为学科竞赛类、跨学科(交叉)竞赛类和技能竞赛类,按应用可分为创业商业类、科技创新类、艺术爱好类、游戏动漫类、综合实践类等。学科竞赛以学科为基本支撑,通常分为理学、工学、医学、文史、综合、艺术、体育等学科。

例如,理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工学竞赛——结构设计竞赛;医学竞赛——临床技能竞赛;文史竞赛——英语演讲竞赛;综合竞赛——营销策划竞赛;艺术竞赛——广告艺术竞赛;等等。

竞赛的形式包括学科动口型——英语、微课,学科动手型——制作实物、实验教学,学科动笔型——设计计算、论文,等等。

2竞赛的组织机构

竞赛的组织机构可以有不同的主办方,如官方的有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工会、教育厅等,半官方的有各级各类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会和相关委员会等,非官方的有协会、企业等。

学科竞赛通常可分为A、B、C、D四类。A类指教育部主办、专家主导和社会影响力很大的全国性重要赛事,主要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B类指国家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等主办的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赛事,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等。C类指省级教育厅主办的竞赛或一些社会影响力较小的行业竞赛,如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与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竞赛等。D类指学校主办的校内竞赛,如校级大赛以及为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竞赛相应的校内公开选拔赛等。

3竞赛的参赛方式

参加竞赛的人员可分为大学生和教师两类人员,但有些大学生参加的赛项还需要教师指导,有些教师参加的赛项也需要学生共同参与。

竞赛可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阶段选手可以直接报名参加,进入复赛后选出一定比例的选手参加全国决赛。

4竞赛的奖项设置

竞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级,决赛阶段最终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没有进入决赛的选手也可以设置优秀奖。竞赛的保证与评价机制

竞赛的保证机制

为了鼓励和支持教师与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需要从多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竞赛保障机制。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思想通常是扶持重点、兼顾一般、内外结合、政策优先。

在众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应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符合教师与学生发展需求的赛事,并从学科竞赛的组织机构、竞赛层次、社会影响和获奖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与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例如,教师赛项的获奖者可以通過科研加分与职称评聘挂钩;学生赛项的获奖者可以获得选修学分的奖励等。只有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利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的有力支撑,才能保障学科竞赛深入持久的开展。

2竞赛的评价机制

为了使高校学科竞赛深入并健康发展,推动和发挥学科竞赛活动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规范、引导和协调高校学科竞赛机制,还需要对高校竞赛和管理引进评价机制。

评价的基本要素有学科项目等级、奖项数量、项目内容、项目形式、项目历史等。其中,项目等级分为A、B、C、D四类,A类指部委,B类指国家学科行业学会或协会,C类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D类指学校;奖项数量为每届竞赛颁发的等级奖数量;项目内容为参赛选手竞赛的内容(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等);项目形式分为参赛选手限额且有选拔、限额无选拔、不限额有选拔和不限额无选拔;项目历史分为5届以上、5~0届、首届。

通过对上述项目要素进行形式分解,再根据学科竞赛的含金量不同、社会影响力不同、获奖难度不同的权重确定,分析优化出竞赛中常出现的各种问题环节,最终评价出参加各类竞赛学校的排名和竞赛的影响力等。竞赛项目的案例分析

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竞赛

()竞赛活动的初始

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的面向全国高校和海外高校专科及专科以上在校大学生(包括留学生)开展的,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英文名称为“NETWORKORIGINALITYCOMPETITION”,所以它简称高校NOC活动。

2009年6月,高校NOC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报告厅隆重举行。9月,高校NOC活动专家论证暨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专家、代表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同年月,首届高校NOC活动决赛在江南大学落下帷幕。NOC活动从2009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期,到207年已经举办了九届。直接参与的师生累计超过300余万人,关注活动的人数超过000万人。参与的学校有500余所,涉及全国25个省份和马来西亚南方学院。

(2)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

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由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创新时代杂志社具体承办。该活动设立了全国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决策。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实施、管理和各项事务工作。全国组委会统一下发活动文件,由各省设置地方组委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湖北省已经设立)统一组织初复赛进行选拔,没有设立地方组委会的可以由各高校自主推荐选拔,最终各方选出的优秀选手再通过全国组委会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选出参加现场决赛的选手。

(3)竞赛项目的设置

竞赛分为学生竞赛项目、教师竞赛项目和主题活动三大内容。

学生竞赛项目分为创意设计类、人工智能类、科技创新与创业类、实践教学类四项内容。创意设计类有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微电影创作、移动端页面设计、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创作、中国古诗词(成语)翻译与数字化创作、H5移动融媒体。人工智能类有机器人创意、水中机器人协同竞技、人形机器人轮滑、机器人平衡车竞技等。科技创新与创业类有技术发明创新、创新创业计划。实践教学类有“未来教师”教学技能评优。教师竞赛项目有微课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创新教育论文评选等。主题活动的内容是仿人机器人创新教育成果展评。

(4)竞赛奖项设置

该竞赛为参赛选手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级,还为学校设置了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和组织工作优秀奖。

作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创新盛事,NOC活动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于2007年批准设立“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以活动英文缩写“NOC”的中文译音为设奖名称)。这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广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以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奖项。

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NOC活动已成为一个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极具影响的品牌活动,成为一个展示师生个性创意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2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与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大赛

()竞赛活动的设立

课程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创造和扩展知识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又能促进教师。为了提高北京市属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进一步融合,推动教育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北京市教委人事处于2007年举办了北京市属高校首届“创想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参赛对象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大赛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具体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

(2)競赛奖项设置

该竞赛为参赛选手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等级。进入决赛阶段最终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是为没有进入决赛的部分参赛选手设立,还为学校设置了组织工作优秀奖。

(3)竞赛活动的项目

2007年的大赛分设“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两类参赛项目,共收到来自20所高校的400余件参赛作品,并从中评选出了优秀获奖作品。虽然首届“创想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的举办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优秀获奖作品中缺少PPT多媒体课件。

于是,在2009年举办的北京市属高校第二届“创想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对上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改,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两类参赛项目的基础上,将PPT多媒体课件独立设置并纳入了参赛项目,这样既提高了教师制作PPT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了PPT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20年,第三届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提倡在理念、内容和媒体上要创新,更提倡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大赛结束后,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决赛实况被制作成了光盘,发到各所学校,让没有参赛的教师也可以学习到参赛作品的成功经验。同时,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还组织专家和获奖作品的教师到学校进行交流和指导,进一步推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研究与实施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更好地融合,培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203年和206年相继举办了第四届和第五届北京市属高校“创想杯”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微课程应用大赛。大赛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和高教处共同主办,并在往届原有赛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微课”和“微课程”两类参赛项目。

(4)促进了教师教育技术与教学应用能力的双提高

2007—206年,北京市教委举办了五届多媒体课件与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大赛,参赛作品达2000余件,参赛教师人数达3000人次,其中,50余项作品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奖。这些获奖作品是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制作和完善的,这个过程既是教师将教育技术应用到大学教学中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过程,它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技术和教学过程的融合,显著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效果。

(5)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微课程所形成的学习交流平台,改变了高校教师的角色,让他们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科竞赛作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平台,可以有效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综合应用课内所学理论的具体实践。将学科竞赛的相关问题融入到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能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新局面。学生通过学科竞赛这样一种载体,能学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设计项目或开发产品。创业离不开创新人才,通过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方式来培养创新人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其今后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50:19
上一篇:摄影风云200年
下一篇:打造基于体验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课堂
网友评论《搭建高校学科竞赛平台, 促进师生综合素质提高》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