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解决”再探讨

俞建芬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之一。20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掀起了国内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浪。其中,问题解决作为核心要素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从教学的角度看,问题解决体现了学习者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多学科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问题解决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也是突破传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为促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切实落到实处,可以从问题入手,树立问题意识,准确把握目标,获得自主发展;投入教学过程,主动发现问题,加强社会参与;把握教学方法,在问题解决中加强文化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解决;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0568(207)34-0093-03

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Pppr,KR,902-994)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是构成研究活动的核心因素,是推进科学前进的内在动因。就教育教学而言,学习者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并成功促进问题解决,这不仅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更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品质。20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指出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它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并将“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要素之一。如果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解决当前教育困局的突破口,那问题解决能力更应该成为养成核心素养的一个出发点与归宿。一、从教学角度看“问题解决”

“问题”这个词汇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若仔细去思考其含义却颇有难度。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可能都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问题”呢?陈桂生教授认为问题就是有疑问的事情。劳凯声教授则从认识的角度出发,认为“问题应该是介乎认识的此岸和彼岸之间,被我们接触到、意识到并试图回答、解释,或者采取相应行动的这样一类认知对象”。综合上述观点可见,问题就是学习主体在特定的知识视角下,提出的需要解决但目前尚未解决的矛盾,是认知目标中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强调从问题出发寻求真理,著名的“产婆术”便是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他们都形象生动地说出了问题之于新思维的重要性,创新始于“问题”,而问题解决能力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能力。安德森(Adrs,980)从心理学的角度把问题解决定义为收到目标引导的一套认知性操作程序。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有明确的目的。若没有明确的目的,便不能够成为问题解决;第二,有具体的操作序列。问题解决不是单独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系列操作程序的过程;第三,认知操作。问题解决活动不仅仅是行为,而是有认知成分参与的行为,问题解决的行为动作依赖于我们自身对问题的认知。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师全国联合会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明确提出,要让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其他各国在课程标准中也体现出对问题解决的重视。由此不难看出,问题解决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活动。从教学的角度而言,它体现了学习者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种学科能力的均衡全面发展,是学习者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创新的一种基本能力,更可以将其视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发展目标;也是适合当代教学改革发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认识问题解决的含义:首先,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目标。其次,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过程;是师生参与创新的交流互动过程。最后,问题解决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的思维突破。二、问题解决的教学论价值

2世纪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主体精神的发挥,更有利于其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的优化,同时有利于师生沟通交流与教学相长的促进。在双方角色处于不断互换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做到“教学相长”。

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最终衡量标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起点,有效地把控课堂教學的节奏。传统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建立合乎规范的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发展能力。在新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系统中,问题解决作为核心要素之一被提了出来,那么,教师作为教育者,就不能忽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早在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首创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bl-dlr,PBL)中,便以问题为主轴架构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一模式后来也被广泛应用在教育系统当中。其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以问题为起点,学习者在问题的引导下产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最终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2问题解决作为教学过程

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问题解决能力也自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是在师生互动中各自获得发展,学生获得能力,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因此,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必然是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跨学科学习作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方式之一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诸如芬兰等国家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引入现象教学,其课堂教学过程便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以问题为驱动,不同学科的教师,学生与社区共同参与协作,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3问题解决作为教学方法

对于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去理解。徐继存老师曾指出,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它不同于其他方法的关键在于,教育承担着“育人”的职责,而学习者这一群体又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教学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在当前国内外的教育心理研究中,学科问题教学是热点之一,这是将教学具体化到学科的层次上来讨论的。实际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学习者也是一种思维的突破与创新。在方法运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以“问题”为中心更有效的被聚焦,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产生与同学、教师交流沟通的信念和意识,那么,学生便获得了真正的“主体地位”,教育最原始,最本质的意义也因此显现出来。三、问题解决对学生核心素养落成的借鉴之义

在997年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ftdSltfCpts:ThrtldCptulFudts,简称DSC)项目中,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定义,这也是关于核心素养公认的一个比较权威的概念。该项目指出:核心素养由三大类成分组成,即“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及“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也是对这三大类要素的细化,实质上是在用一种更加具体和明确地要求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成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解决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从教学要素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与创新点之一,最终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发展:准确把握目标,树立问题意识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对自主发展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善于自我管理,养成健全人格。清晰的自我意识是自主发展的前提。在教学中对于目标的把握是自我意识的重要体现,这里的目标,包括学生学的目标,也包括教师教的目标。一堂精彩课程的呈现,是师生意识,情感融合共生的结果,绝非教师或学生的独角戏。那么,如何能够准确把握目标呢?这要求师生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从知识、能力、信念等不同角度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中进一步完善。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也要时刻与学生进行互动,注意适可观察,关注每一位学生,将学生错误的行为进行分析,便有可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形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社会参与:投入教学过程,积极发现问题

社会参与具体化为个人的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包括个体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对国家的认同,以及劳动意识与技术的运用。问题解决是社会参与的体现,也是加强社会参与意识的路径。问题解决的前提是在教学过程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有学者指出:“一个人做研究或者读书,要确定自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再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了兴趣,就会有问题”。由此可见,阅读与兴趣也是我们发现问题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以问题为出发点,可以寻求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得出解决策略。这是课堂思维的创新过程,也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3文化基础:把握教学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文化基礎体现核心素养中人与工具的合理互动。它既包括个人的人文情怀与积淀,更包括个人的理性思维,敢于批判质疑权威,勇于探究未知的精神,缺一不可。解决问题需要文化基础做支撑,而问题解决的过程反过来又强化着个体的文化基础。问题根植于实践。由认识论我们可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同样,实践也是问题的来源。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自主的、合作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学会用疑问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出现的问题,并对它做认真的思考。因此,将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去把握,学会自主的解决问题,由此,我们才可能获得更为理性而有价值的认识。

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个体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当前教育界深受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发展理论等思潮的影响,科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时代下促成核心素养落到实处,教育教学改革追求的价值所在。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追求的目标之一,却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入口之一,从问题产生的意识到最终问题的解决,都在促进个体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波普尔真理·合理性·科学知识增长[A]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C]北京:三联书店,987:84

[2]中国教育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EB/OL][206-05-8]http://yb/Thry/yfz/20605/t206058_659920htl

[3]劳凯声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J]教育研究,204(8)

[4]徐继存教学方法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5]DSCThDftdSltfKyCpts:ExutvSury[EB/OL][206-05-09]https://psdr/dtd/47/6/35070367pdf

(编辑:胡璐)

文章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56
上一篇:着力构建立体育人模式
下一篇:让家国情怀在思辨中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解决”再探讨》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