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单元导语 高瞻远瞩教语文

陈宇

【摘要】认真研读单元导语,在备课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是充分发挥单元组合式教材优势的必要环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至少要有单元全局和学期全局的把握,唯有如此,才能紧扣课标,引领语文教学正确方向。然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没有了全书的“导语”和“单元总结”,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关键词】“部编本”;单元导语;高瞻远瞩;备课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0568(207)34-0009-03

作为语文教材中助读系统的重要部分,单元导语对教师正确地把握备课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语文”就是“教课文”,进而对单元导语置若罔闻。“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下文简称“部编本”)的单元导语设置较之课改以来的教材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理应成为我们用好这套教材的一个切入口。一、研读单元导语,备课树立全局意识

所谓备课要有全局意识,指的是教师对于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学段目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某一单元要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段占据什么样的位置,通过这一单元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学到怎样的程度,这些问题,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就应该考虑清楚。新课改以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但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语文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了。“部编本”就此作了重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尝试,使得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趋向清晰。

从“部编本”单元导语中关于阅读方法的表述上来看,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要求是朗读,第三、四、五单元要求是默读,第六单元要求是快速阅读。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要求是精读,第三单元要求熟读精思,第四单元要求略读,第五单元要求比较阅读,第六单元要求浏览。这些关于阅读方法上的要求,不仅为我们的单元教学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更是对七年级学生一般阅读能力培养要求的逐步递进,使语文能力呈螺旋式上升。比如,七(上)的第三、四、五单元同样是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但是要求却分别是“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中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更要注意新旧单元的衔接,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具体来说,在备课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至少要做到有学期全局和单元全局的考虑。

考虑学期全局的时候,其单元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中关于学段目标的要求,也就是多个单元目标总和构成课程学段目标。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为例,根据单元导语提示和课程目标要求,一般认为,一至六单元可以绘制如下表格: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写作专题的安排实际上是打通读写的一个切入口。本单元的三篇散文和四首古诗词均是写景抒情的名篇,四季之景有何可写?又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其原因便在于作者善于观察,而且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样,联系学生的写作實际,为什么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之景与平凡小事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情感体验。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可以确定为:动人的语言来源于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而这些,又来自一颗细腻温暖的心。

在备课过程中对单元全局的整体考虑,是充分发挥综合组元式教材优势的必要环节,对学期全局的统筹安排,是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大方向的关键一步。同时,也只有做到“高瞻远瞩”本单元,才能“瞻前顾后”各个单元,最后对整个学期进行“居高临下”的设计。二、研读单元导语,引领语文教学正确方向

从单篇短章的零散教学走向系统综合的单元教学,这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事实证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真正践行“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的教育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单元课文的开头,总会有几段文字,对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提纲挈领的概括,便于教师和学生能够初步地鸟瞰整组课文。如果说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如同交响乐的话,那么单元导语就是这乐曲的前奏和序曲,起到了定调的作用。

正是如此,单元导语作为单元教学的总纲,是整组课文的脉络,不仅揭示单元主题,更对教法学法予以一定的导向,是语文教师备课过程中研读教材的第一环节。

如今,科技的发达,互联网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教学参考书让教师的备课资源变得多样便利。许多教师的备课往往是上一节课备一节课,或临时抱佛脚,或克隆现成教案了事。备课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要凭借课文带领学生到哪里去等问题几乎没有深入的思考。试想,对于“我们要去哪里”这样一个问题都没能认真思考的教师,语文课能上得出彩吗?而更为严重的或许还是,没有了整体大方向的把握,教学过程就像是无头苍蝇一阵乱飞,最终歧路亡羊。

以某特级教师执教的《老王》为例,在这堂课上,他紧抓“运”字,并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从头到尾在谈一个“运”字,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大谈他的“幸运十大要素”。教学中设计的以杨绛身份给老王写信,模仿北京市长给死去的老王打电话等均是脱离课文的教学活动,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毫无关系。整个教学活动可谓是犯了空泛苍白的“泛人文”歧路,自我投射的“假人文”歧路和肆意膨胀的“空人文”歧路。

而同样这篇文章被选入“部编本”语文七(下)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该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表述:“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再结合《老王》这一课的预习提示,“在作者眼中,老王是个怎样的人?在老王眼中,杨绛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看来,无论如何,《老王》这样一篇课文都不应该离开对课文语言的深入分析,去深刻分析那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结合单元导语和预习提示,如果能够就文中的关键词,比如文章首段的“他蹬,我坐”以及“闲话”来详细分析杨绛当时和老王的相处模式,进而去理解杨绛想表达的自己作为相对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疚之情。那么,这样的语文课才是落到实处的语文课。

由此可见,单元导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便是指引正确的教学方向,防止南辕北辙。三、呼唤单元导语的“配套设施”

教材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是能够被多数人接受的,但也同样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它并不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而不可被评点和指正。诚然,较之新课改以来各版本的教材编写,“部编本”的编写质量确有大幅提升。然而,没有了单元导语的配套设施,即全书的“导语”和“单元总结”,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全书“导语”,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往教材中,翻开书本的彩页后,紧接的是编者写给同学们的一些话。这些话或寄托,或勉励,或建议,在书本中占据一页的篇幅。然而,此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致同学”一栏,却不知所踪了。

作为编者写给同学们的序曲,是编者意图的直接体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理解整本教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倘若能在“致同学”一栏介绍全书的使用方法,那么,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必然轻松不少。

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较之以往教材,更强调课型的区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学法均有不同,倘若能在“致同学”一栏中对此加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分清主次重点,有的放矢。再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版)指出,要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難点。随文学习,避免了枯燥的单纯说教,既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防止知识教学过分体系化。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要体系,知识教学必须要有章可循,零散的知识点必须要有一条主线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序列,不能今天捡一块砖,明天拾一片瓦,把学来的知识点随意搁置。而这条串联知识点的线索,倘若能在“致同学”一栏中加以说明,学生在平时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便能有意识地把学到的知识点,放在这条线上进行串联。到了学期结束,一条相对完整的知识线便也串联成功了。

同样,作为全书的导语,也是教师备课的“导航仪”,对于把握学期全局,高瞻远瞩地对整个学期教学进行规划,提高备课效率,也功莫大焉。因此,我们期待“部编本”能站在既有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优化内容结构,同时适度保留。

2单元总结,首尾呼应的重要一环

正如写作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一样,倘若单元导语也能如此设置,那可谓是教师和学生之福了。其中“凤头”华美,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单元主题,告知我们本单元要学习什么。“猪肚”丰富,以清晰的结构目标,重点突出地告知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难点,也就是“怎样学”。“豹尾”有力,能够条理清楚,有针对性对本单元学习进行总结升华,也就是“学到什么样的程度”,以便于学生自我检验单元学习是否达标。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从“学什么”和“怎样学”两个角度展开说明,较之以往,可谓是进步明显。但是,“部编本”单元导语对于“豹尾”,却只字未提,不免有种“虎头无尾”的感觉。作为单元总结课的“豹尾”,是促使学生认知升级的“临门一脚”,甚至是整个单元的“点睛之笔”,也是单元首尾呼应的重要一环。

以“部编本”语文七(上)第一单元为例,若能在单元后面加上如下文字:

学完本单元,要能清楚地说出课文中描绘的景色,美在哪,以及为什么这样美。能够对生活中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表现它,发现生活中美,写出你生活中的美。

在这样的结语提示下,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自我提问,自我反思,在单元教学中走一个来回。如此,单元教学的任务才算得上“功德圆满”。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单篇课文教学的出彩并不是真正的出彩,只有整体的和谐,才能看到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提倡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一课一得”,但是教师的备课却不能“一课一备”,唯有如此,我们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才能高瞻远瞩,不走错路。

参考文献: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6,(8)

[2]潘璋荣韩军为什么会歧路亡羊?——韩军“清华三篇”教学通病诊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7,(2)

(组稿:王家伦编辑:胡璐)

文章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10:49:40
上一篇:把在线教育关进法律法规的笼子里
下一篇:未来的信息鸿沟是 选择能力的差别
网友评论《关注单元导语 高瞻远瞩教语文》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