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来不是谁的ATM机

张建平

中国国力在上升,对外援助也在增加。但对中国的对外援助,国内外存在一些片面和错误的认知。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不切实际的期待;而国内舆论则对外援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在互联网上,一提到对外援助,常有声音讽刺说“中国又要成ATM机了”。

因此,需要对国内外讲清楚中国外援的实际情况。

第一,中国目前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既需要履行国际义务,同时也要兼顾国内的发展。中国目前人均GDP万美元左右的水平以及制造业在GDP中占比40%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中国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非常大,国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减贫、医疗、教育、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量力而行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宗旨。我们每年的对外援助资金200亿元人民币上下,对外援助采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已从过去单纯给钱给物资设备,转变为大量开展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帮助它们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应当说,这样的一种援助规模,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大国责任,另一方面是在中国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与中国国内的发展需求并没有冲突。

第二,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中方与沿线国家联手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跨大陆的巨型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合作与发展平台,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相互贸易和相互投资,带动所有国家共同发展。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基础设施项目绝大多数主要是通过工程承包的商业方式来进行,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属于中方的援建。

第三,中国的外援更多是雪中送炭,不可能替代受援国的自力更生。中国不会鼓励国际社会中的懒汉思维,但会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独立自强,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四,中国的外援不附加政治条件,尊重每一个国家独特的国情和发展状况。最近一段时间,西方舆论加大了对中国外援的抹黑,称中国外援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外债过重,这是不尊重事实的别有用心。中方的投资者、融资方和工程承包商都有内部风险识别和控制体系,项目是否有回报、东道国能否还钱,相关机构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一些国家出现债务问题,其原因是复杂的,不但不能把账算到中国头上,还需要感谢因为有了中国的帮助,才使问题不至于更严重。▲

(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西亚非洲所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于:环球时报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20 22:49:12
上一篇:美报文章:土耳其经济早已危机四伏 未来“闯关”不易
下一篇:中日应签订第五个政治文件?请日方先拿出诚意
网友评论《中国从来不是谁的ATM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