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记录

本 文由第一 公 文网 收集整 理6

《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记录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改写的,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徐老师的这一节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值得我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bsp;
、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特点,重视识字的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阅读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识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徐老师在课前通过导学案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通过学生的自查自纠,让学生自己体会哪些字难读难写。
&bsp;
2、读中悟情悟境,抓住“美好”一词体会文章的情境。本文的重点虽然在于让学生体会保护弱小的道理,但是课文的背景也很重要,只有在一个很美好的背景之下才能做到真正的谦让,徐老师通过两个方面的美好(、自然环境的美好,2、家庭环境的美好)两个方面,并且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氛围,进而体会人物的做法和情感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明白当时人物的做法和心理状态。
&bsp;
3、小组合作分工有序,目标明确。这节课有两次小组合作的过程,在合作的过程中,徐老师明确了每个小组的要求,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先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参与的机会。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的非常明确,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最后组长进行补充交流,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特点。
&bsp;
总之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的语文课,虽然最后时间有些紧张,但是不管从课堂的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选取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bsp;

本 文由第一 公 文网 收集整 理6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15:03:29
上一篇:学校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期末学生评语
下一篇:2016年中学寒假致全体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网友评论《《我不是最弱小的》评课记录》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