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教师的建议:关于听 评课的几点想法

这学期是新一轮聘任期开始的第一学期,学校大部分老师为年轻教师,考虑到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教研平台,我校与两所邻校共同开展了三校互动教研活动。我们认为,对于一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能力是最基本最首要的专业素质能力,所以我们教研活动暂以听评课为主。听了一些年轻老师的课,不算多,有了些感想,算不得高见,仅将本人几点零碎的思考整理出来与同行分享,也希望能给某些年轻教师一些有益的借鉴。
新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学反思
近两学期以来,在开展校内听课及三校教研的评课研讨时,我们都会先请授课老师来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然后再进行评课研讨,研讨后还会要求老师要及时写教学反思。前两周的评课研讨活动上,年轻老师小H上完一节数学公开课,因为自认为课上得不太理想,发言时情绪明显有些激动,还带着自责说,因为自己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公开课,心里有些紧张,因上课刚开始时提出的一两个问题后,没想到学生答不出来,极大地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所以后面也越上越压抑,没有激情去调动学生,课堂也很沉闷。我想,作为新教师,一堂课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是很正常的事。能够通过这一节课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善和调整,这就达到了提高自己的目的。对于新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堂课上得多么成功,而是要有正确积极的学习心态,无论课上得好不好,我们都应该进行课后的自我反思,并将这些思考运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因为相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外出参加各类研讨培训活动的机会总要少得多,所以我坚持认为,教学反思是新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几次的三校研讨活动中,我看到很多年轻老师在评课时没有底气,以自己没经验为由,不喜欢或不敢发言。于是我特意提出这样一个建议&dsh;&dsh;评课时把发言权首先让给新老师。因为,我认为,逃避发言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的惰性&dsh;&dsh;不愿意深入思考,这不是谦虚或经验的问题,一堂课听下来,只要愿意积极思考,不论你的观点正确与否,总会有所发现。而积极深入地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此外,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有一句话或许能使我们有所启发,那就是&dsh;&dsh;少埋怨学生,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语言表达(包括表达习惯等)&dsh;&dsh;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堂课
如果有人问我,评判一个老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好坏,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语言表达能力。听的课越多,便越觉得语言表达的的重要性,也越加深我的这种想法。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表达习惯等)&dsh;&dsh;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堂课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无法想象,一个口齿不清、语言贫乏的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在我看来,一堂课的很多不足之处都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关。我想以这学期听过两个老师的课为例。这是本校教师小Z执教的一堂语文公开课,本堂课最主要的问题是:有部分预先安排的内容来不及教完,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答不出来,表现不够活跃,于是老师花了许多的时间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出在哪呢?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大家一致认为,原因并不在于提出的问题本身有多难,而在于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空泛、笼统,表述问题时语言不够简洁明了,有时一个问题出现多次重复解说,缺乏引导的技巧,导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答非所问。同样,听了数学教师小L的课后,听课老师一致认为:课堂较为沉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该老师在讲课时,语气、语调都显得比较生硬,时不时夹带着&ldqu;哦,哼&rdqu;等语气助词几乎成了他的&ldqu;语言特色&rdqu;,此外,整堂课听下来,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他很少作哪怕一点适当的评价或鼓励。因此,在课后评议时,我们将语言的表达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提了出来,并希望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觉加以改进和不断提高。类似的令人遗憾的课例数不胜数,因此,要成为一个课堂教学能手,要上出一堂好课,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丰富性和亲和力,并且始终将对语言的敏感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和职业习惯。

课是上得顺利圆满了,但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吗?
&ldqu;过于刻意地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这是课改给课堂带来的误导,课堂有时是需要适当的安静,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rdqu;负责教研的高老师在评课时颇有感触地说。这些话我深有同感,我们在坚持课改的同时,也应该坚持批判性的理性思考。
听过许多课,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提的问题太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却太少,表面看起来课上得很顺,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学生往往没有得到真正的思考。还有一种情况,为了把课&qut;赶&qut;完,甚至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考或回答,因为怕学生回答不出来耽误时间使课上不完,于是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过于笼统,问题太长,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因此我常想:老师能不能上得轻松一点,讲得少一点,慢一点,问题提得少一点,给学生的思考多一点。因为我们知道,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老师讲得越多,学生用来自主探索与思考的时间越少,因此得到各种能力的培养、锻炼便越少,学生所得也便越有限。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要敢于相信孩子,尽量讲得少一点,甚至&ldqu;懒&rdqu;一些,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能完成的任务,老师尽量不包办代替。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在这里我有个建议:听课时,不妨把自己假设为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听课,比如思考老师的每一次提出的问题,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对于备课,我自己有这样的想法&dsh;&dsh;不能让学生过于轻松甚至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便能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应该给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ldqu;障碍&rdqu;。记得前几年担任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时,我特意买了好几本奥数,经常会从中挑出几道题,有时是抄在纸条上让他们传阅,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课本学习任务后去完成,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们会围在一起进行思考、讨论,比赛谁先想出来,越是经过艰苦思考完成的题目,越让人觉得有成就感。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奥数比赛(镇里也没有举行相关比赛),而是为了让部分学生优秀生能够&ldqu;吃得饱&rdqu;,在思考解题的过程中享受思维带来的乐趣。
公开课:别&ldqu;习惯性&rdqu;地忽略中等生、后进生
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尽量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参与课堂,这本是一个常识性的教学原则。然而,听过不少公开课(尤其是借班上课),却发现大多数同行们,似乎习惯性地将这个问题忽略了。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堂课下来,老师个人素质无可挑剔,课也上得似乎让人无话可说,学生配合默契,然而遗憾的是: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两三个。很多老师,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新老师,尤其是借别校的班级上的公开课。因为一心想把课上得顺利圆满,害怕学习落后的学生出错不知如何收场。可是,不知老师们有没试想过,如果这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是成功的,如果一个学期的课都这样上的话,如果那些常被遗忘的中等生、后进生在课堂上长期得不到关注,那么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知识技能及成绩的两极分化必定更加严重。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缺乏&ldqu;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rdqu;的意识。二是教师对缺乏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或者足够的自信(当然还有公开课的&ldqu;特殊性&rdqu;),这个不再多说。前者无须多说,至于后者,课堂原本就是不断生成变化的教学活动,课堂中出现各种自己预想之外的情况,如学生答不出题或课堂出现&ldqu;不和谐音&rdqu;,作为教师,应该把它视为一种挑战和考验,才能更准确客观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借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这也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bsp;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3-22 21:30:37
上一篇:多开一扇门
下一篇:关注后进生的转化
网友评论《给新教师的建议:关于听 评课的几点想法》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