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文一书“心得体会:伟大与平凡

此 文由第 一公 文网 免费提供

学习“一文一书“心得体会:伟大与平凡

&bsp;&bsp;&bsp;&bsp;&bsp;近期,通过阅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一文一书,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读罢掩卷长思,结合平日偶得,感受深启发多,简单可概况为两句话:总书记,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后,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总书记,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
&bsp;&bsp;&bsp;&bsp;&bsp;一直以来,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就像伟大的太阳一样,自己每天都沐浴着温暖和光明,用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但是总认为他又离得我们太远,远的就像一个抽象符号。因为,平时只能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去认识了解。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伟岸的——
&bsp;&bsp;&bsp;&bsp;&bsp;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总书记是严肃端庄的。作为历经五千年沧桑的大国领袖,总书记接见世界各国领袖首脑,面容永远是那么坚毅沉稳,脚步永远是那么坚实有力。他脑里装的是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胸中装的是亿万百姓的衣食住行,思考的是全球深度嬗变激荡格局中在纵横叱咤世界舞台的中国姿态,谋划的是千秋万代昌及后人的中国利益,展示的是团结带领3亿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小康大道的大国领袖风采。
&bsp;&bsp;&bsp;&bsp;&bsp;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总书记是意气风飞的。作为带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向复兴崛起伟大目标前进的掌舵人,他胸藏万千沟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以“抓铁有痕”的决心根治腐败,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力促改革;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指引最大魄力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凝聚共识”的导向连续召开文艺、新闻舆论、哲学社会科学等系列工作座谈会;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温暖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编织感情纽带。
&bsp;&bsp;&bsp;&bsp;&bsp;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总书记是情真意切的。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引领者和“中国梦”的筑梦者,他始终把中国农民的冷暖挂在心头,把脱贫攻坚列为最大民生工程和最大政治任务。他始终面带笑容,深入贫困百姓家中,与群众聊家长里短,关心群众冬暖夏凉,谈收入、说教育;深入田间地头,看庄稼长势,察灌溉情况,他对老百姓的牵挂体现在点点滴滴中。正所谓:人民书记爱人民,人民书记人民爱。特别是,在与乡亲的道别中,更能看出中国农民这个最广大阶层对总书记的情感依赖和真切拥护。
&bsp;&bsp;&bsp;&bsp;&bsp;心目中,我一直以为总书记是伟大的,就像所有的伟人一样,高山一样巍峨、大海一样苍茫,让人情不自禁地仰望和依靠。但是,通过研读“一文一书”,才发现自己的认识还是肤浅的,存于表面的。树高千尺终有根。原来,总书记不光伟大,伟大的背后更是血液深烙信仰图腾、历经磨砺百折不挠、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万千华夏的平凡一员。所以,近段时间在我心目中,他慢慢地变得平凡起来,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立体生动。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身边的亲人,似兄似长似父辈,可触可摸可孺慕,平易近人而又让人信赖——
&bsp;&bsp;&bsp;&bsp;&bsp;原来,总书记也曾当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只有农民才能最懂得农民,只有农民才能看得起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为农民着想!7年的知青岁月,7年的农民经历,让他革命的血液中,更增添了和农民天然亲近的基因。不论是995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讲到的那时什么农活都干过、都会干,几乎没有歇过。王燕生《“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中提到了总书记“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一待就是7年。在这7年时间内,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梁家河村民王宪平在接受采访中,谈到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村即将回京的时候,说道“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他自己理解:“这里”并不是单指梁家河,而是指中国每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每一个平凡的老百姓。我想,这确实最正确的认识。农村生活应该是总书记人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农民也应该是其身上一个独一无二的标签。
&bsp;&bsp;&bsp;&bsp;&bsp;我认为,正是这段经历、这个标签,让从黄土地中走来的总书记不论后来身居何位,官身多大,始终不忘“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乡亲,始终没有动摇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铭刻心间,始终也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去往哪里。
&bsp;&bsp;&bsp;&bsp;&bsp;原来,总书记也曾有过寝食不安“过四关”的经历。作为一个农家子弟,自己对农村生活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作为一个八零后,又是幸运的。因为虽然自幼在农村出生、成长,但是那时的条件生活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当读到农村过“四关”的情节,还是比较有触动的。特别是,关于关于跳蚤的故事,更是拉近了我和总书记的距离。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窑洞临时前,也有捉跳蚤的习惯,或者买敌敌畏在被子里撒一些,只有这样才能睡个安稳觉,那种独特气味至今记忆犹新。王燕生《“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中专门指出:他们(当地老乡)在这个环境中已经适应了,身体对虱子、跳蚤的毒素已经有了免疫力”。
&bsp;&bsp;&bsp;&bsp;&bsp;我认为,这种“免疫力”不仅仅是指对苦难生活的承受力更加坚韧,更是指总书记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活,洗掉了娇气,接近了地气,变得更硬气,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最基层百姓的生活,可以说不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沾染了中国地气,这也是总书记今后从政始终保持“初心”的动力源泉、敢于动真碰硬的底气所在。
今后,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bsp;&bsp;&bsp;&bsp;总书记是伟大的,因为作为优秀政治家,他把握大势高瞻远瞩、治国理政雄韬伟略;总书记又是平凡的,他做过知青下过地,当过农民扛过锄,与广大农民具有天然的亲近。对总书记认识的前后对比,我觉得总书记能够成为全党的核心,不仅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其对自身使命的清醒认识。这种认识,恰是促使其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催化剂,也是我们从中学习借鉴的价值所在。具体到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认为自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bsp;&bsp;&bsp;&bsp;&bsp;要做一个“立场守得住”的组工干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有自己的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信仰认同。自己入党已经超过十年,从当初的懵懂入党到如今信念入党,我觉得自己经历过了一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特别是关于党员领导以权欺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是要抨击、要自砺、更要引以为戒,但是对整个党还是充满信心,相信大多数党员干部还是遵纪守法、勇于任事、爱岗敬业的。因为,身边太多的党员领导干部都是这样的表率和榜样。作为一名入部6年的组工干部,自己要认真深刻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身在逆境信念不催,身在顺境不忘初心,要比一般党员更加从严要求,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牢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具体来讲,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部务会的各项任务,坚决服从部长、分管部长和科长的领导,不阳奉阴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bsp;&bsp;&bsp;&bsp;要做一个“领导问不住”的组工干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知识更新目不暇接。以前古人倡导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当今社会根本行之不通。学习,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强基之要。当前,全省开展的加强“三基建设”,其中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自己非常认可一位部领导的观点:有关业务知识,分管部领导应该要比部长知道的多一点深一点;科长应该要比分管部领导掌握的多一点深一点;科员应该要比科长研究的多一点深一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认真深刻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学习总书记在艰苦的日子里从不放弃读书和思考的劲头,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克服心浮气躁,坚持水滴石穿,以学补拙、以学广智、以学增才,多些“两把刷子”,争做行家里手,成为领导问不住的“不倒翁”。
&bsp;&bsp;&bsp;&bsp;要做一个“坚决不说不”的组工干部。6年的组织工作经历,自己感触很多,其中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面对组织或上级交代的任务,组工干部从来不说不。有条件完成的工作任务,更早更快更优质地完成;没条件完成的工作任务,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所以,我一直坚信这个观点:“组工干部不一定最优秀,但一定是最值得尊敬”。不说不的背后,既是对责任使命的自觉担当雄起,也是勇于奉献的党性光芒闪耀。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一要学会感恩。倍加珍惜组织部这个平台,珍惜组工干部这个身份,永远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永远把服从作为天职。二要厚积薄发。要清醒认识到,波澜起伏的日子是特例,更多的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和日常工作。因此,自己一定要学会坚守和坚持,在平凡中积蓄力量,在重复中练就本领,只为组织在召唤时,能够挺身而出。三要懂得奉献。奉献对于组工干部而言,其实意味着就是牺牲。牺牲规律生活的健康、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牺牲好友团聚的约定。“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不仅仅是嘴上的三句话,落实到行动中,就是更多的心血付出、更多的呕心沥血。多年的实践告诉自己,“质量服从时间”确实是一个真理。因此,“不说不”意味着对未知东西的学习研究,意味着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这些都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
&bsp;&bsp;&bsp;&bsp;&bsp;笔墨难写是风骨,点滴更显真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能够成为当代伟人,七年的平凡知青岁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伟大与平凡,彼此依偎,互相成就。平凡孕育着伟大,伟大光耀着平凡。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会保持一颗平凡心,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这个伟人的脚步,发挥才能,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崛起这个中国梦奋斗不止!


&bsp;

此 文由第 一公 文网 免费提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10-11 20:15:30
上一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榜样的力量
下一篇: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成绩试卷分析
网友评论《学习“一文一书“心得体会:伟大与平凡》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