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文 由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 理7

君子以厚德载物
&bsp;
“德”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都被视作具有价值本源性质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规范。“德”是最常见的社会文化概念,应该深刻理解“德”的文化传统与概念内涵。

“德”,一般认为是道德或德行的简称。道德通常是基于一定标准形成的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德行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状态,这两个层面是“德”的主要表现方式。“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和品行。

从文化传统来看,“德”的概念源远流长,意义深邃,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实质上是以道德文明的建立为重要标志的。“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与传统伦理的核心价值,其核心含义是修养,惟正己可以正人,故诚意正心才能修齐治平。《周易》讲,人要“与天地合其德”,方能“厚德载物”。《尚书》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德性伦理,注重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的道德规范。

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直接以《道德经》命名,“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主张“道体德用”。这些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心性修养及道德实践的注重。

“德”有关的阐释:以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儒道释思想来说,从各自对于“德”的理解阐释可以看出“德”观念的融通一致。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以心性修养来推己及人并应用于社会,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齐治平,走的是从内圣出发扩展到外王的道路,认为世道的改善源自心性的提升,强调内心修“德”。道家注重道法自然,主张人道与天道的贯通和一致,核心是以天道自然法则作为人的道德规范,实质上是要达到人心服从天道,服从社会公德。佛家崇尚心性清净,主张“心净则佛土净”,以心性的清静来实现世界的和谐。现代佛教提出人间佛教、生活禅与心灵环保的主张,从净心修性出发,以心灵和谐促进世界和谐,教化人们以“德”来沟通内心与社会。

“德”的社会价值其特点,“德”的概念可以从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价值来看,“德”的现代意义主要指人的心性修养和社会的道德秩序。大多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认为,“德”是维系世道人心的基本价值和主要方式。中华文化追求人心与世道的统一,以心灵秩序的完善来带动道德秩序的提升和社会秩序的改善。以“德”为核心的中华价值谱系,形成了德性、德行、德政与道德、品德、美德等价值理念,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德”乃做人处事之本,修德是圣贤之道,缺德是小人之为。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德”是中华文化的本源精神,也是中国人的本性追求。

“德”具有五个特点:第一,普遍性,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和遵守,即所谓“德行天下”;第二,群体性,同一群体道德规范大体相同,不同群体间存在道德差异,即所谓“同心同德”;第三,自觉性,道德需要个人自觉遵守,非外力强制所能持久,这种自觉性来自个人的道德修养,即内化为自觉性的良心;第四,系统性,道德由成文的道德理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动态的道德评价(即社会舆论)组成,道德理论是核心,道德规范是具体表现,道德评价是对理论和规范的实际运用;第五,继承性,道德通过个人社会化过程逐渐养成、复制,通过社会教化与舆论监督不断纠正,由此形成了世代传递与继承。

古人云:“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对社会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活动成果,是维系和调整社会关系与行为的重要手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教化功能。人是教化与实践的产物,“德”首先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关系的目的性认识,是人对事物和人的意义性的认识。道德认识是对事物的价值性认识,是对外部世界与人的关系的认识。科学告诉我们怎样做事,道德告诉我们怎样做人。道德认识用以指导人生的选择,规范行为,使人成为人,所以说“德”具有普遍的教化功能。

其二,协调功能。“德”为社会提供普遍性的行为准则,提高活动群体的一致性、协调性,增强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程度,达成群体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社会通过道德教化,缩小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

其三,评价功能。“德”作为评价尺度,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的判断。“德”作为社会舆论的一致性标准,产生赏善罚恶的激励与惩戒作用。作为个人良心的监视器,道德引起人们的荣誉意识与自责感。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讲的就是道德良心的作用。

正确看待传统社会中,强调“德”的治理,一般而言,“德”在社会秩序中起到调整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片面强调“德”对于“世道人心”的治理作用,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容易形成以礼乐制度为中心的德政模式。这一方面确保了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维护了政治与思想的统一,但另一方面不利于个性价值的培育和创新精神的生成。

当代社会要必须坚持和践行道德理想,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代社会坚持和践行道德理想,需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方面是发挥批判性功能,通过反思批判进行价值评价,引领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是发挥建构性功能,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涵养德性。

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与道德文明建设,要坚持以“文”化人、以“价值”铸魂,把“立德树人”作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的联结点,构建立德修身的文化传承体系、崇德励学的价值引领体系、明德正心的德性涵养体系、厚德笃行的道德实践体系。

本文 由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 理7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11-28 10:14:09
上一篇:绿水青山实现美丽中国
下一篇:避暑见闻:老兵志愿者的风采
网友评论《君子以厚德载物》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