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乡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5年度我镇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司法局205年司法行政工作部署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争先创优”的工作主基调,坚持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创新驱动,更加突出“法律服务促发展、法治宣传润民心、法律保障强基础”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化水平,全面推动法治、平安建设,努力为我镇深入实施“五大行动计划”,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为全面完成今年我镇司法行政工作任务,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突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主动适应我镇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法律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旅游建设等专项行动,努力为“中国沙发布生产基地”的完善,“家纺布艺”品牌的知名度提升,海华村历史文化旅游村建设等中心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努力协调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确保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统筹协调法律服务均衡发展,努力推动法律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实力。探索推进电子商务综合法律服务活动,助推我镇“电商换市”,完善电子商务集聚区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2突出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新需求,拓宽企业法律服务覆盖面,帮助企业进行“法律体检”,主动跟进转型升级、兼并重组、融资引资、知识产权保护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领域,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提供法律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常态化的深度法律服务。

3突出服务方式方法创新。完善法律服务资源整合机制,实现服务经济建设与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的合力。加强法律服务经济发展的研究、探索、实践、总结,开发适应现实需求和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律服务新产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加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服务。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方法,积极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量身订做”法律服务,组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小微企业等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推行“团队式”、“专家型”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实效。

4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整合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能资源,积极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上的“综合性、一站式、公益性”服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新需求。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完善功能配置,实现网上网下公共法律便民服务,畅通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组织网络、信息网络通道,探索开发手机、数字电视终端等公共法律服务系统,实现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互联互通。

5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深化镇、村法律服务团制度建设,各成员要根据职责和规定,深入基层,全面落实服务内容,建立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调查收集和分析研判机制,探索和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指导目录,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度。切实提升法律服务团的法律服务质量。

6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保障。积极争取和推动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认真贯彻实施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专项资金,完善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强化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主动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推动全民学法用法。全面总结“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在迎接好“六五”普法验收的同时,结合“法律十进”工作的全面要求,科学谋划好“七五”普法教育规划。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实践成果,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进一步健全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重点推动和加强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公务员学法考试、镇村干部集中夜学等制度,带动和促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积极推动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活动。坚持法治教育与德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外在的法律内化为全民自觉的道德意识,增强全民的法治观点和道德底蕴。

2发展繁荣法治文化。完善法治文化创建平台,加强“法律十进”示范点、“法治文化”示范点培育和发展。充分利用我镇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契机,探索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加强公共活动场所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公园、景点、场馆等阵地建设。积极参与新兴媒体及普法微博群活动,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加强法治微小说、微故事、微剧本、微电影创意创作和传播,强化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将法治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等有机融合,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的良好氛围。

3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建设,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创建等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完善创建标准,提升创建质量,积极培育示范典型。积极拓展法治建设领域,探索开展“法治示范镇”、“法治示范单位”、“法治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化。

三、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履职能力

立足“多元化”调解,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健全矛盾依法化解机制。强化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分析研判、调处跟踪、协商沟通、评估报告机制和重大、疑难纠纷集体讨论制度,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到位、化解到位。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诉调、检调、警调、访调衔接互动机制,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推广人民调解道德观察员制度,探索实践律师参与重大矛盾纠纷、重大信访化解工作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矛盾调研,着力提升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提高人民调解专业水平。突出人民调解主业,规范人民调解流程,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强化“以奖代补”工作措施,建立人民调解案件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人民调解案件质量。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指导机制,积极推进镇、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拓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重视矛盾纠纷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探索建立网上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积极协助打造“菊乡老娘舅”媒体调解新品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强人民调解业务指导,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旁听法庭审理,提高依法调解能力。

3加强司法所能力建设。巩固和完善省四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成果,严格规范、合理设置司法所业务用房使用功能,加强司法所装备能力建设。强化对司法所人员的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全面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正规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业务工作效能化、所务管理制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平正义、服务改善民生的基层一线综合实战平台。

立足“精细化”监管,强化特殊人群教育帮扶。

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建设。充分发挥市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的作用,健全镇、村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体系。明确日常工作职责,规范村(社区)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机制,实施社区矫正“网格化监管、组团式帮扶”,加强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强化集中教育和风险评估,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确保再犯罪率控制在05%以下,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犯罪。加强与市局、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调,着力打造无缝对接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信息动态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全覆盖和有效管控。注重审前调查,进一步规范管理标准、管理程序和管理行为,严把交接、宣告、建档、教育、管控、解除等工作环节,强化风险评估、分级处遇、分类管理、个案矫治及帮扶措施。推进社区矫正执法机构专门化、执法力量正规化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执法队伍。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设综合性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确保管控、教育、帮扶三到位,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2强化刑满释放人员管理。完善与监狱、家庭、单位、村(社区)的衔接机制,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加强延伸帮教,深化监地协作机制,全面落实重点对象“必接必送”制度,完善重点对象走访制度。积极协调和推动落实适应性帮扶措施,切实将符合政策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深化社会化安置帮教机制建设,努力抓好过渡安置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刑满释放人员信息库,实现安置帮教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立足“便民化”要求,提升法律援助救助质量。

扩展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按照“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要求,推进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建设。加强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和法律援助专线管理,规范法律援助窗口,强化信访接待和处置工作,提升法律援助品质。夯实法律援助基础,推动法律援助重心下移、触角延伸,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基础性作用。利用法律援助案件网上工作平台,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批、指派、管理。开展“法律援助回访”、“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等专项行动,畅通“绿色通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细化便民措施,着重抓好涉军、涉老、未成年人、妇女、新居民等法律援助等工作。积极做好法律援助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知晓率。

2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完善诉讼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衔接机制,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回避等制度,做到依法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规范报批,接受指派,认真办案,努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有效地维护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保障职能。

四、主动适应队伍建设新形势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

强化队伍的忠诚意识,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教育,坚定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强化“守纪律、讲规矩”意识,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打牢干部队伍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队伍从业的基本要求,切实强化思想引导、政治激励、权利保障,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强化队伍的担当意识,切实提升履职能力。积极参与“信仰法治、守护公正”主题教育,丰富法律知识,强化法治定力,提升队伍依法履职能力。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实施重点工作项目化制度,强化督查考核。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贯彻落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完善表彰奖励激励机制,推进岗位练兵制度化、专业化、实战化建设,不断提高队伍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切实练好善于担当的基本功。始终保持一流的精神状态,强化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团结、拼搏、奉献”团队精神,切实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凝聚力。

3强化队伍廉洁意识,切实筑牢防腐屏障。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治,深化党员队伍“净化工程”,强化法纪约束、权力约束。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水平。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物。深化队伍“阳光工程”建设,推动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功夫下在平时,管到实处、严到份上、抓出实效,确保司法清正、队伍清廉、执法清明,永葆司法行政队伍的纯洁性。强化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先进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筑牢司法行政队伍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5-05-20 13:09:10
上一篇:2015年档案学会工作要点
下一篇: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网友评论《2015年乡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