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情况报告

年4月,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科技部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着力在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营造政策人文环境,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大力推动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各项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健全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全面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省科技厅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人保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及经开区、高新区、桑海开发区等25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日常工作协调。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抓。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市政府分管领导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题工作汇报,就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和召开全市创新型城市推进大会等重大工作进行专题协调。三是召开会议专题议。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专题讨论研究《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四是召开大会抓推进。为了进一步动员全市智慧,凝聚全市力量,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8月30日,召开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大会,对创新型城市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五是要求各县(区)参照做。明确要求各县(区)成立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一把手不光要亲自挂帅还要亲自抓。

2、精心谋划,科学布局。一是搞好调研,找准试点工作突破口。为了深刻理解领会国家科技部开展试点工作的意图和方略,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开展试点的做法经验,全面了解掌握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我市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聘请专家学者,组成学习调研组,先后赴长春、大连、济南、深圳、合肥、宁波等城市进行学习考察。深入本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类园(区)和企业进行调研。进一步深化了开展试点工作的认识,全面摸清了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底数和特色优势,为做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编制“国家创新型城市规划”和全面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制定方案,确立试点工作着力点。在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和兄弟城市做法经验,全面掌握全市创新能力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人员编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我们根据专家咨询意见反复修改后已报科技部备案。三是编制规划,科学布局。组织了规划撰写课题组,做好了前期调研工作。编制了《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规划(讨论稿)》,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规划》主要介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背景,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发展机遇,明确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20年—205年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内容、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3、搭建监测平台,建立考评机制。一是搭建监测平台,完善数据采集手段。根据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建设监测评价指标》(试行),在市统计局、发改委、环保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分别建立了创新型城市数据监测平台。二是建立考评机制。初步建立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4、制定出台政策,营造人文环境。为了进一步优化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激励和调动全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推进我市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全力支持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市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十项举措》等政策措施。

二、创新发展态势良好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一是产业规模明显放大。经过“十一五”时期的持续培育,特别是近年来的大力推动,我市以“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光电、大飞机及零配件、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在规模化、链式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年,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光电、大飞机及零配件、生物和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5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69%。二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我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统领,以发展“低碳、绿色、清洁、生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以技术升级为支撑,形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推动有力、成效显著、持续走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以高新区及金沙江LED特色产业园为核心区的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以小蓝工业园为核心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桑海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以航空工业城(25平方公里)为核心区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红谷滩新区为核心的服务外包(含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是产业技术支撑能力逐步增强。拥有国际领先、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在LED产业上游衬底和外延片生产工艺上,硅衬底蓝光LED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了日美两国对上游核心技术的垄断,形成了国际半导体照明上游技术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中国在国际LED产业中占据十分有利的优势地位。截止年底,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6家,其中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重点实验室8家。四是产业带动示范作用明显。积极推进“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示范工程,截止年底,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示范应用单位、相关企业紧密配合下,“十城千辆”工作完成了年度300辆示范推广工作任务。首座充电站、00个充电桩、3个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站已完成建设,基本保障了首批新能源汽车的正常运行。“十城万盏”工作先后完成阳明路、紫阳大道、赣江中大道、抚生路、大桥和八一大桥等7条道路半导体照明路灯应用、00栋临江建筑亮化、000处景观带美化改造、0000盏LED应用示范等工作任务。年2月2日,我市与国内其他9个城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今年,我市又有9家服务外包企业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对带动全市服务外包企业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方面,一次性医疗器械制造规模居全国最大,医疗检测仪器制造规模居全国第三,中成药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三。五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为09%,消化吸收费用支出占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比重为0%,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27%,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9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为84%。六是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改善。新世纪以来,工业增加值翻了四番,但能源消耗逐年下降。年统计数据表明,万元GDP能耗由年的05吨标煤/万元下降到年的076吨标煤/万元,下降了2762%;空气质量优良率由年的929%提高到年的942%。七是产业支撑政策更加完善。出台了工业发展“50”条、“23”条,去年又对工业发展“50”条和“23”条进行了优化,出台了新的工业发展“23”条。及时兑现了工业发展政策。

2、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一是创新科技投入计划管理。为进一步规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试行)》、《市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科技偿还性资助项目回收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了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范了对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计划项目指南,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条件和程序。二是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53%,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的94%。年,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财政性科技投入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我市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实施科技重大产业化专项、高新技术产业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调动了地方金融机构、保险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社会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三是强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大学的国家硅基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依托省农科院的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组建。至此,我市拥有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增至4家,充分表明我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有效助推企业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了创新创业企业基本信息库、项目库等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了创新服务体系网络化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入县(区)、科技园区的应用推广,探索“科技入园”工作新模式,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类创新服务。推进低碳与生态经济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通过安排专项经费,扶持低碳与生态经济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精心选择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地址,结合“低碳园区”建设性质,选择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低碳与生态经济技术产业园,利用创业服务中心现有的服务楼,帮助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园区制定了低碳科技园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并已有相应的创业园服务制度、入驻创业企业优惠政策扶持进入园区的企业。进一步拓展了科技入园工作范围,加强了科技入园组织领导。引导和鼓励各县区、园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2个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中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7家,已日益成为园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创新了科技入园模式,建立科技入园常驻机构,使科技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全面入园,实行“一站式”服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入园活动,在积极征求园区企业的需求的基础上,多次联合开展科技入园活动,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满足了企业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形成了各部门联合科技入园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3、科技创新产出效益明显改善。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579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423%,与2007年的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2353亿元相比,实现年均增长26%;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40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359%,与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57亿元相比,增长了3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74%。二是创新型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年,我市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27亿元,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422亿元,实现利税569亿元,其中利润355亿元。家创新型企业累计投入科技经费454亿元,其中研发(R&D)投入369亿元,完成新产品销售收入37亿元,实现新产品销售利润89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39%。三是创新成果成效凸显。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257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547%,其中专利授权量636件,较去年同期增长452%,发明专利授权数222件,每百万人442件。技术市场交易稳步增长。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057项,成交额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百万人拥有商标注册量为5456件。技术市场交易总量继续稳步上升,实现技术交易额03亿,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5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5亿元。另外,做好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组建和跟踪服务工作。通过牵线搭桥下促成了9项校企业合作项目,总经费达0773万元,到款经费3557万元。引进了天津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落户。促成了江中集团和天津科技大学签订00万元的科技合作项目协议,加速了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在我市的转化、转移、扩散。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由我市“十一五”十大科技明星之一、西林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高效汽油抗爆剂MMT的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科技惠及民生工程成效显著。一是重点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服务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精神,我市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的实施意见》。组织市本级及县(区)从驻昌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其它事业单位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科技人才29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到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专业大户服务。二是实施好“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年,我市县、进贤县继续承担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建立“核心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三级示范体系,实现了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三是实施一批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提升医疗水平。围绕人口健康、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共性关键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同时结合市的“名院、名科、名医”工作,开展的疾病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四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现代低碳农业。大力开展“爱我美好家园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建立畜牧业、水产业、种植业相统一的农业生态体系;大力推广粮食高产创建、良种良法推广、水稻免耕直播、农业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种养水平。五是科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英雄花园。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支撑,加强科技与环保的融合,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改善城区能源结构,改善城市和城镇环境质量,大力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编制出台规划,科学有序推动。尽快编制《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发展规划》,将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到各单位落实责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局面。

(二)建立日常工作调度协调机制。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每个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调度会。具体承担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督促各职能单位小组会议议定事项的具体落实,保证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序地开展。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环境。召开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推进大会,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规划、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我市创新能力建设的情况和创新成果等进行系列报道。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社会氛围。

(四)建立创新绩效考评机制。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为契机,把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任期目标考核,将创新绩效作为各县(区)工作考核成绩重要内容,强化考核监督,形成良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明确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

(五)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筹划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筹备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前期工作经费,选择中心所建地址,争取拿到中心建设的有关批件。中心的功能布局包括科技成果转移孵化平台、技术资本市场交易平台、科技信息交流平台、高端人才工作平台、科技能力建设展示平台、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科技创新培训和教育基地、科学决策支持服务等8大系统。使之成为面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4-07 12:36:48
上一篇:贯彻社会治安综治表彰会议精神汇报
下一篇:就业创业安排情况报告
网友评论《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情况报告》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