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后感

《我们》读后感

我们的《我们》

有那么一个地方,始终让我留恋;有那么一群人,始终让我牵挂;有那么一段经历,始终让我难忘;有那么几本书,始终让我回味。在那里,我尝试到工作中充盈的幸福,收获后满满的喜悦。即使已经离开,但心仍驻足,无数次回首,不为回忆,是为触摸柔情的温暖。即使已经离开,但仍不承认已经走远,甚至数次向别人介绍我就在你那里,就是那儿的人,因为,我确实幸福过并一直以此为幸福。是的,我不曾离开你,你也不曾叫我离开,因为我们始终在一起。

读《我们》,有一种无限怀念的意味。时光,开始穿越一段岁月的洪流,把曾经的美好剪辑。读评点博客擂台赛那几个篇章,想起我们一起在办公室探讨如何写作的热情,真的感慨万千。当时,我还没有私人电脑,先在稿纸上奋笔涂鸦,后在学校电脑室抓紧敲字。2008年的十一长假,学校布置每人至少写6篇,我写后拿到同学家去敲字,速度比蜗牛还慢,同学实在看不下去,帮我编辑好后并发至网站,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都还不能得心应手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也是我练习打字的开始。那些手稿已经发黄,我一直存留在书柜最隐秘的一角,它是我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最美的存在,是从它开始我爱上了文字。我买电脑的初衷,也是为了码字,当时学校还给我们这些新电脑用户补贴了一部分,这在我工作轨迹中是闻所未闻、也是史无前例的,这是奖励更是鼓励,这种情怀真的让心温暖。

读《我们》,有一种心花盎然的温情。《我们》那个章节,就如作者所说,那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笑脸常常在脑海浮现。时光会搁浅一些故事,但记忆始终不曾也不会改变,字里行间那么轻而易举地有迹可循。读着,想起2008年8月3日4:**穿着一身运动服胆战心惊第一次出现在全体教师会上的模样,刚刚接手的四年级那个班,给予初来乍到的我关心的老师;想起2008年那个教师节的小小风波,第一次认真筹备的家长会,第一次去学生公寓的惊讶,第一次与学生们一起积极参加的运动会,第一次编排的“六一”节目;想起集体骑车绕城的那些夜晚,沿着隽水河堤长跑的那些早晨,校园里师生们篝火迎元旦的时刻,现学现演蹩脚但热情的圣诞舞会……太多太多的过往如精灵般跳跃在眼前,不需打捞,不必过滤,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竟是如此美妙。

读《我们》,有一种忍俊不禁的轻松。那些或年轻或年长的副校长们,那些靓丽的女教师们,作者不露声色地写他们的生活、性情、言谈、爱好甚至连购物车收藏了什么都了如指掌。有的让人捧腹,如《六个“最”》和《要妈妈》中的巍,第3页中的牛……透过文字,鲜活的细节仿佛再现,他们也一定倍感欣慰,因为我们在一起如此快乐,因为《我们》流淌出来的脉脉温情让人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我们》中好几处提到我单薄的名字,我一一勾勒,那一串日子真值得依恋和收藏,翻着,看着,想着,《我们》就是一个支点,隽小就是我们的全部天地,无论身处其中还是心在其中,全身上下都感觉丰满。

读《我们》,有一种想把身心交给旅程的冲动。作者一直在路上,因为他从未停止过追求内心的纯净,他一直在行走,走遍了通城的角落,看过了大半个中国的山水,尝尽了人生的五味,最终,他还是带着我们一起回到《我们》。或许,以前我们都不知道他真正追寻的是什么,读后,有一丝恍悟。《在路上》这章,是他心灵的放逐,在一段繁杂的公务和历经各色人等之后,他需要释放那份鲜有人解的愁苦和劳累来安慰疲惫的身心。所以,他宁愿孤独,或者仓皇的逃避,一个人,在大地上自由自在行走,在天空下无拘无束思想,但无论身在江河湖海的哪一端,始终不曾走远,回头的眼,就在身边。于是,我也想把自己托付给山色,将心清空,只留一双活泼的眼,将湖光看遍。可又有几时,我们行动过?总是太多的借口把本来美好的时光辜负,最终在韶华逝去的末端慨叹岁月易老,连自己的小县城都不曾踏遍。就这样,一直梦想,一直停留,一直感伤。

《我们》这本书,是可以随意随性而读的。置于床头、书桌、沙发、书柜……无论你把书放在哪一隅,总让人周身温暖。“我们”一入眼,就倍感亲切,反复咀嚼吧,我们,我们?我们!我们……居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情绪萦绕心头,让你爱现在的生活,现在的工作,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就是如此,每天一到办公室,案头的《我们》睁大灵动的眼睛看着我,轻轻翻开,一股愉悦占据内心,再怎么紧张怎么繁忙怎么抱怨也能从容以对,因为有我们在,我们会肩并肩,挽手走过。

爱就是《我们》的全部,正是因为有爱,逝去的十二个岁月才如此生动,四季中、太阳下、雪被里的学校才如此美丽,那一群人才值得铭记,那一路脚印才如此深刻,那一串日子才值得眷恋。正因为有爱,幸福的空气才时刻氤氲着我们,不断散开,散开,散开……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18 10:50:27
上一篇:重读毛泽东有感
下一篇:立足单位的七多七少读后感
网友评论《《我们》读后感》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