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总结3篇

第一篇

、204年度种粮大户粮田建设工程项目

一是抓好了204年种粮大户粮田建设工程的实施和验收工作。该项目田间工程已全部结束,现正在进行工程决算。该项目总投资为30万元,涉及锦江镇、204镇村、锦江新华村三个项目区,其中锦江镇项目区涉及等4个,建设规模6300亩,项目总投资4536万元;镇村项目区建设规模2620亩,项目总投资60333万元;锦江新华村建设规模5000亩,总投资000万元。

2、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

一是顺利完成了204年度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该项目田间工程已全部结束,现正在进行工程决算。二是抓好了203年度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的的申报、组织设计、评审、招投标、开工准备等工作,涉及面积为2万亩,该项目核心区涉及镇村、乡村、镇村等3个行政村4000亩,总投资为0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施工。

3、现代农业标准粮田建设工程项目

一是抓好了203年度县现代农业资金发展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申报、组织设计、评审、招投标、开工准备等工作。该项目涉及镇新田村、利石村、河龙村等3个行政村,建设规模为7288亩,总投资为772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

第二篇

2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战略部署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健年。为此,我站在农业局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中央、省、市三个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主抓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体系建设为核心。克服了多起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粮油生产稳步提升

、粮食生产连续稳定增产

204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三个一号文件精神,组织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大力推进良种良法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标准粮田建设,实施地力建设等一系列兴粮战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在全省前列,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05万亩,比上年增长037%。总产达329万吨,比上年增长23%。水稻播种面积达6396万亩,比上年增025万亩,增长039%;稻谷总产达337万吨。比上年增088万吨,增长29%。单产达4905公斤,比上年亩平增33公斤,增长28%。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066万亩,总产456万吨,比上年增加075万吨,增长54%;单产达4749公斤,比上年增236公斤,增长52%;中稻面积07万亩,面积与上年持平;单产达497公斤,总产达035万吨。晚稻播种面积326万亩,面积与上年持平;总产646万吨,比上年增加04万吨,增长085%;单产达505公斤,比上年增42公斤,增长083%。旱粮播种面积69万亩,总产53万吨。实现了粮食生产十连丰。

2、种植各业平稳协调发展

油、豆、薯等作物产量全面增长。204年油料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油料播种面积44万亩,总产696万吨。其中,双低油菜播种面积965万亩,总产08405吨。花生播种面积达43万亩,总产达08355吨,芝麻播种面积09万亩,总产002万吨。大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农业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经济作物与粮食协调发展,农业结构更趋合理。

二、重大科技项目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204年我站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参与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粮食增产模式及双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超级稻示范推广、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增产技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8项。系统开展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专题试验与研究工作。组装集成了一批稳产高产栽培技术,为实现全县水稻单产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搞好试验研究的同时,大力抓好综合展示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稻作科技成果展示与示范。重点抓了6大示范基地建设。即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水稻成熟技术集成推广及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超级稻示范基地、北粳南移示范基地、现代水稻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基地、水稻低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示范效果十分明显,多次接待省、市、县、有关领导和有关单位的人员到示范基地调研、参观、学习、交流,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和带动效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促进了水稻平衡增产

我县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为促进全县水稻的平衡增产,实现高产创建目标,全县在在乡等6个乡镇,分别建立高产万亩示范片30个(其中早稻4个、晚稻4个、中稻2个)。万亩示范区总面积达4036万亩,涉及86个行政村和33634农户。建立了百亩高产示范点86个,十亩高产示范户66户。以超级稻品种为主导品种,配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旱育抛秧、病虫专业化防治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0项主推技术,促进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全面提升了我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显著,据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204年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早晚稻万亩示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双季平均亩产达0965公斤,(早稻507公斤,晚稻5858公斤),比上年双季平均亩产982公斤,亩增产45公斤,增长7%。全县高产创建总增产4622万公斤,增收2052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806元。促进了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和农民增收。

2、粮食增产模式及双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试点成效突出

204年,我县被农业部确列为粮食增产模式及双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试点县,作为唯一承担该项目示范基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突出抓好六项措施,全力推进粮食增产模式及双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试点。在泗溪镇曾家村和锦江镇锦南村建立了两个千亩核心示范区,示范区内早晚稻均开展了六种不同机型,七种不同栽插规格,九个不同品种及不同基质育秧等试验研究九项。经过一年的精心操作,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取得了“五突破”的显著成效。一是机械化育秧技术取得突破。全面推广水稻机插基质育秧技术,在营养土培肥、消毒,苗期施肥,培育壮秧等方面的技术取得了突破;机插“空穴率”明显降低,机插质量和效果显著提高。二是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品种筛选应用取得突破。针对我县双季稻区气候特点及种植制度,早稻选择了苗期耐低温,生育期短的株两优30、中嘉早7、中早39、株两优89、嘉育253、嘉早3、金优458、淦鑫203、湘早籼45;晚稻选用了H优58、五优308、H优59、甬优2640、秀水03、秀水03、泰优398、湘丰优9号、圣丰优39各9个品种进行筛选与特性试验,已筛选出适宜我县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为株两优30、中嘉早7、株两优89、嘉早3、嘉肓253、H优58、五优308、H优59、泰优398、湘丰优9号等0个。三是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取得突破。为探索适应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我们开展了双季稻机插生育期推迟机理,机插密度对产量影响,不同机插方式对产量影响等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已初步探明了适合我县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及技术。早熟品种+工厂化基质育秧+小苗(35叶—4叶)机插秧+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机械收获。四是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推广面积取得突破。通过建立示范引导机制,组织培训和现场观摩等活动,辐射带动了大面积机械化育插秧生产水平的提高。204年全县双季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已突破4万亩。五是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机育插秧单产取得突破。据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早晚稻百亩示范区现场测产,双季亩产达725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提高了926公斤。实现了双季单产突破00公斤大关的目标。

3、超级稻示范推广成效明显

204年,全县示范推广总面积突破40万亩,达到436万亩,其中早稻20万亩,晚稻236万亩。建立超级稻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区和百亩示范方共20个。并在泗溪镇曾家村核心示范区,开展双季超级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攻关与示范。双季超级稻机插示范面积000亩,早稻大面积示范品种为超级稻中嘉早7,晚稻大面积示范品种为超级稻H优58。在超级稻示范中,我们以狠抓“四项措施”,落实“四个到位”,突出“四个强化”为主要抓手;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超级稻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水稻单产、质量、生产能力、效益四个提高。全县超级稻示范,总增产稻谷28606万,增收743642万元。双季亩均增产稻谷656公斤,节本增收70元以上。

4、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增产效果突显

204年我县以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为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认真组织推广综合集成配套技术,狠抓水稻高产、稳产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实现了双季水稻均衡增产。双季水稻平均亩产036公斤,比非示范区亩平增产78公斤,增长8%。全县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面积40万亩,总增产稻谷320万公斤,增收8424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5、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成效显著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因产定量设计群体动态生育指标;稀播化控培育多蘖壮秧;精确构建大田群体;精确肥水管理;病虫害无害化精确防治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壮秧、精插、前攻、中稳、后补”等适应的技术路线,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到2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万亩,示范区产量达502公斤/亩,比非示范区亩增产37公斤,增长8%。

6、北粳南移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204年,在省农技推广总站和杨洲大学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早籼晚粳”水稻低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示范规模不断扩大,总规模达5342亩(其中两个核心示范区236亩,辐射区506亩),示范取得了成效。204年月4日,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我县新界埠镇桐山村示范区,晚粳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689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亩增284公斤,增长262%,亩平增收350元以上。除重点品种高产示范外,示范基地开展了多项“籼改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一是选择籼粳交、粳粳交、杂交籼稻、常规粳稻等42个不同类型品种,开展品种综合生产力比较试验。二是引进粳稻新品种(品系)88个,开展品种筛选比较试验。三是开展常粳86、2954、68株系等粳稻品种机插秧试验。四是超高产攻关试验。选用一季中粳甬优2、甬优538、长江24、长江25等品种开展超高产攻关试验。五是不同纬度品种生产力对比试验。选用6个双季晚粳品种,3个晚籼杂交稻开展双季晚粳品种生产力对比试验,选用2个中粳品种,2个中籼杂交稻开展一季中粳品种生产力对比试验。通过对各项试验研究,明确了双季晚粳高产栽培适宜方式和品种,为我国双季晚稻区“籼改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7、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面积逐年增加

我县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抛秧技术,204年全县双季抛秧面积达605万亩,比202年增加2万亩,增长34%;二是少免耕技术。204年全县少免耕面积8万亩,比202年增加2万亩,增长25%。三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204年机械化插秧面积4万亩,比202年增加万亩,增长333%。四是水稻防灾减灾直播技术,水稻灾后直播面积达5万亩。

8、建设水稻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加快稻作科成果转化

针对大面积水稻生产主导品种优势不突出,栽培模式与技术推广难度大等实际情况,我县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综合展示。规划建立了泗溪等5个乡镇以水稻新技术新品种为主的综合展示基地,在基地内建立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和新肥料5个展示区。开展了水稻新品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插秧、抛秧、秸秆还田、病虫害防治等试验展示22项,试验小区226个。通过高标准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于水稻中、后期组织全县农技员、种粮大户以及广大农民进行现场观摩、交流和学习,进行直观培训。水稻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已逐步成为了领导抓水稻生产的“指挥田”,科研和教学单位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田”,农技部门进行科学探索的“试验田”,农民学习和接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田”。

9、认真抓好了粮油作物面积核实和农情上报

204年我们按照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了粮油面积核实,有关补贴的发放和农情上报工作。保障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

三、粮油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04年我县粮油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市场开拓意识不够

我县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不完善,功能不完备,信息手段落后,产品吞吐能力不大,与现代农业发展——生产集约化、产品商品化、投放市场化的要求极不适应。在农产品市场开拓上只注重开发本地和周边市场,忽略了对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市场的开发,缺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引进农产品大市场的魅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乏力。

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我县现有的农技技推广体系、农业(情)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科技推广信息、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农业政务信息、农情调度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仍表现得机构不畅、活力不足、部门封锁现象严重、发挥职能作用乏力,满足不了粮油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市场和专业大户发展不够快,对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

3、多渠道投入不足

粮油产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物资投入。一方面县级财力紧张,投入极为有限,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投入,分散使用,打捆使用较少,发挥效用较低。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粮油产业化发展。

4、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滞后

目前,我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尚处在初级阶段,大多只是松散的联合体,数量不少、但规模小,真正能组织农民集约经营的就更少、服务和带动能力不强,很难带领农户闯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影响了粮油产业化的长远发展。

5、抵御自然灾害、抗灾减灾能力弱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生产发展能力不强,农业灾害发生频繁,抗灾救灾能力弱化。农业生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灾害性天气表现得十分乏力,无所作为,农业生产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的现实还难以有较大改善。

6、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增大

基于农业劳动力结构和国家财政机制的变化,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成本加大,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差,有文化懂知识的乡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经商去了,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均属无文化或文化基础差的且不懂技术的“九九、三八、六一”弱势群体;二是乡镇农技站经费紧缺,财政不能保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对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试验示范经费,县级财政就更未作安排,农技人员无能为力。

第三篇

一、基本情况

204年在等6个乡镇(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活动。组织实施“万、百、十”示范工程。

、建立了万亩示范片4个。在泗溪镇、新界埠乡、徐家渡镇、镇渡乡等6个乡镇,分别建立早稻高产万亩示范片4个。万亩示范区总面积达924万亩,涉及86个行政村和29004农户。

2、建立百亩试验示范展示区4个:万亩示范片各建立个百亩核心示范展示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等五新技术试验示范展示。

3、建立了百亩高产示范点50个。全县50个行政村每村都建立百亩示范点,带动本村粮食生产。

4、建立高产创建示范户500户。全县每个村民小组各落实户0亩以上有文化、懂技术、乐于助人的种粮户为高产示范户,农技人员与示范户结对子,并选定一丘面积不少于一亩、交通便利的田块作为高产示范田,辐射带动全县农民争创高产的积极性,促进水稻均衡增产。

5、万亩示范片做到了“六统五有”。即:“六统”,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技术、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五有”,有明显的示范标志和农事告示牌、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

6、落实了技术指导员和驻村干部。全县共落实技术指导员和干部55名。其中县抽调25名,乡级30名。开展“四帮四促”活动,技术人员帮片帮区帮点帮户,责任干部促基地落实、促技术落实、促农资落实、促产业服务落实。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分区负责、分片管理、分乡镇到人的责任制。

二、主要成效

我县广大干部和农技人员,思想度重视、组织效有力、措施上针对得法,把工作做到家、管理做到位、指导做到田,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四促进”上。

、促进了早稻增产农民增收

204年7月6日至7日,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早稻万亩示范片进行了田间测产,平均亩产达507公斤,比上年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早稻测产5063公斤/亩,亩增产44公斤,增长087%。比上年全县早稻平均单产亩增594公斤,全县高产创建总增产429万公斤,增收3073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7元。促进了早稻增产农民增收。

2、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

我县在高产创建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解决我县早稻种植密度偏稀,基本苗不足,有效穗少,后期易早衰等技术为重点。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相结合,新技术试验展示和示范相结合,着重提高技术综合配套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据统计,全县引进推广早稻新品种03优66、金优458、陵两优6、株两优30、株两优09、株两优606、欣荣优2045、中嘉早7号等品种8个;推广早稻抛秧305万亩;早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22万亩;机械插秧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使全县早稻良种覆盖率达00%,优质稻率达96%,化肥利用率达45%,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农机作业率达到70%。

3、促进了农技推广模式的创新

按照“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到人”的要求,我们建立了有效的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在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技术服务水平和方式上进行创新,采取政府推动、部门组织、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户的工作形式,实行技物结合,创办示范片、示范村、示范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与农民接对服务。把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与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适应当前农技推广服务的良性机制。全县已选聘技术指导员55名;创办水稻高产万亩示范片4个,建立各类试验示范田560亩,开展试验83项,试验小区665个,建立水稻生产技术示范户500户。逐步形成了“行政部门+推广单位+示范村+示范户”齐抓共管的农技推广模式。

4、促进了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能有效引导农民运用稻作新技术,有效引导优质水稻、专用水稻向优势区集聚,形成优势产业带。204年在高产创建活动区,结合开展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推动了订单农业的发展。组织示范区农民与金农米业集团签订粮食产销合同,实行“一村一品”规模连片种植,提高了水稻品质和商品化供应水平,使粮食加工企业有了稳定的基地和原料来源,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目前,全县已发展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社员28万人,带动农户3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537%。百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98户。已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水稻生产模式。对于发展板块经济及“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有利于水稻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做法

、全面实行“六统一”服务。

为确保粮食高产创建取得实效,我们采用“六统一”服务,促进了技术落实到田。即: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测土配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示范片品种采用统购统供形式,做到了“一片一种”标准化种植,保障品种选对用准。实行统一播期,确保品种生长发育基本一致,保证各项田间管理的统一。县农业局根据示范片稻田情况,制订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由蹲点干部指导农民施用,保证了肥料品种、施用时期、施用量、施用方法的科学有效。病虫害防治开展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采取统一机耕机整地和统一机收。通过“六统一”服务,促进了示范区水稻平衡增产。

2、落实“六个到位”

()领导到位。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顺利进行,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为副组长,县农业局、政府办、农办、财政局、科技局、粮食局及各乡镇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县政府下发了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均对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作了批示;县农业局出台了一套详细的考核奖励办法,以局文件下发到了各乡、镇。

(2)投入到位

县财政每年将国家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专项经费370万元全部投入创建示范区建设,主要用于核心示范片良种免费供应、设立粮食生产奖励和改善生产基础设施等。204年全县将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国土整理、农业开发、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亿元,集中投入到粮食生产重点乡镇,改善高产创建示范区的粮食生产条件,充分发挥资金投入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3)宣传到位

年初,我县举行了204年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部署和启动仪式,掀开了全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序幕,各乡、镇也纷纷行动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启动仪式,在全县掀起了水稻高产创建高潮。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高产创建活动开展的情况,县电视台还将对全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宣传各地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各乡镇均在道路两旁显目位置刷写高产创建墙体标语,并在核心区设立了标志牌,标明攻关内容、示范面积、责任单位及示范点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姓名,真正让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到了千家万户,做到了家喻户晓。

(4)培训到位

县农业局组建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小组,组织专家编写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开展技术培训,在水稻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把各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及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及时推广给农民。截止目前,全县已组织00余名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农民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真正让示范区农户每户有个明白人,提高了种田农民的素质,让农民学会科学种田。

(5)责任到位

为进一步把粮食高产创建引向深入,县农业局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安排。县派出工作组加强对各乡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行督促落实,确保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政府确定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负总责,各乡(镇)由一把手负总责。二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示范区乡镇政府签订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目标责任状,与各乡镇签订粮食工作目标责任状,把高产创建活动和粮食生产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三是建立“双包”责任制。县包乡、乡包村、技术人员包服务和县、乡行政领导包乡包村与农业技术人员包服务有机结合。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分区负责、分片管理、分乡镇到人。全县粮食高产创建共分为五大片,每个片由一名局班子成员负总责。全县共有55名县乡农技人员直接参与,使每个示范区有一名技术指导员服务,为高产创建示范户提供培训、示范、现场指导等技术和物化服务。

(6)考核到位

为确保技术落实到田块,在全面执行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全程分段技术监控方案,在各个农事季节按监控环节、栽培目标、调控措施分别作了具体的、严格的要求。切实加强对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根据生长季节和工作进度,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环环紧扣、督管齐下,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使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真正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坚持高标准,展示高效益。3月中旬,县派出了5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督查万亩片的人员、种子、化肥等落实情况。4月下旬,我县又由领导牵头,督查了万亩片的面积、抛栽质量等情况,6月下旬对早稻田间管理、晚稻育秧、晚稻面积落实等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将每次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四、几点体会

实践表明,实现多项目捆绑大大提高了整体效果,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键举措。不仅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还带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为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在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搞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必须充分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一是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提高领导对这一工作的认识,争取领导对这一工作的积极支持;二是科研部门和农技干部的积极性,要发挥科研院所和广大农技人员的技术优势,让他们积极投身到高产创建的技术推广上来;三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群众懂得高产创建工作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力保障,要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主动参与到高产创建工作中来。

、组织领导是保障。

我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得到了农业部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农业厅粮油处、市农业局、农业大学、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部门全力支持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活动,多次派出专家指导工作;我县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级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保障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2、政策扶持是动力

我县除每年将国家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专项经费370万元全部投入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外,县、镇各级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强化政策扶持,在种子、肥料、早稻集中育秧和抛秧等方面予以补助,调动了群众投身水稻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保障了示范面积,强化了田间管理,确保了水稻高产创建的成功,明显提升了科技应用水平,发挥了良好增产作用。

3、技术指导是支撑

为了确保水稻高产创建技术到位,县技术指导小组及时制定《县204年万亩水稻高产技术实施方案》,以示范农户和示范田块为单位,建立详细的农户水稻种植电子档案及分析表格。在明确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现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一套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的高产技术集成方案,确保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在技术路线上,全面贯彻落实“一增四推”技术,重点抓好“四个三”,一是推行“三多”,即每亩多用一斤种,多用十个盘,多施十斤钾肥;二是追好“三肥”,即早施分蘖肥,增施穗肥,酌施粒肥;三是管好三水,即分蘖期田面无渍水,抽穗期保持浅水,成熟期干干湿湿不宜早断水;四是病虫害防治把好“三关”,即浸种消毒关、移栽关(在移栽前2-3天打好送嫁药),破口抽穗关。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现场指导,并聘请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专题培训水稻高产技术。通过强化技术服务,科学指导生产,为高产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的每个村安排了一名驻村镇干部和一名驻点农技人员从面积落实、浸种育秧、田间管理等全过程提供指导服务,积极开县、镇(乡)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以水稻种植大户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大户带组,以组带村,以村带乡,以点带面的良性技术传授与普及模式,促进全县水稻种植技术水平提高。

4、优良品种是基础。

在农业生产中,良种不仅是水稻增产综合因素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一个因素,而且又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生产资料。是增产的内因和基础。一切增产措施和技术,都是通过良种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因此,在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中,我们坚持抓好以良种为核心的重大增产增效技术的推广。把推广高产、稳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作为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的源头工程来抓。组织专家、企业和农民,根据试验、示范结果。确定适宜当地种植,优质、高产、稳产和综合抗性强的主推品种,并由政府公布。204年万亩示范区以水稻03优66、金优458、、中嘉早7号为主推品种,创建区占90%以上。为水稻高产奠定了基础。

5、农民参与是关键

农民是高产创建活动的主体,创建的成败主要体现在农户积极性是否高,认识是否到位。为提高广大农民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我县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会议、报刊、墙报等方式,加大对高产创建在稳定促进粮生产发展中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力度,对好的做法、先进典型、成功经验进行及时报道,通过宣传与示范,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农技人员、农民、企业、媒体等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了全民创建热情。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等政策。到目前止,共出动宣传车8台(次),电视报道次,张贴政策通告0000多张,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召开动员大会4场。为进一步激励示范区农民的依靠科技增产热情,营造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我们开展了水稻创高产竞赛活动,鼓励农民挖掘增产潜力,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以实现“万亩连片创高产,百亩示范超高产”的目标。为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县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将国家标准粮田建设,超级稻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国家重大项目向示范区倾斜;同时为示范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信息、物资等服务。

6、技术创新是通道

通过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能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生产者农民之间的关系,引导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有效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能较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的关系、立足当前和面向长远的关系、提高产量和增强能力的关系、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关系。在高产创建过程中完善科技创新链,形成了一条科技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中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从书本实验室转移到田间地头的“快捷通道”,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使配套技术发挥最好的效果。

五、存在不足

在今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整建制推进关键技术到位难。二是劳动力明显不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由于在家务农多为老人、小孩,农技推广难度也加大。三是乡镇农技站缺人员,经费缺,技术指导不及时。针对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力争让更多的农民了解高产创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我们将进一步明确责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认真管。三是强化技术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四是加强督查。为确保各项任务和技术不误农时落实到位,我县将加大督查力度。农业局已决定在8月中旬、9月上旬等关键时段对高产创建实行专项督查。将派出5个督查组,由局级领导带队奔赴示范片的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开展督查,确保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五是切实抓好“万、百、十”示范片的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区和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六是科学考核。将继续组织各乡镇对万亩片,百亩示范点实行交叉测产,客观公正地核定各示范片亩产,为实事求是评定各乡镇工作业绩提供依据。七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项目的运作水平,为圆满完成今年的高产创建任务而扎实工作。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4-05 17:12:10
上一篇:农产品质管站工作总结3篇
下一篇:交通运输局工作总结3篇
网友评论《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总结3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