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调研报告(7篇)

(篇一) &bsp;&bsp;根据常委会总体工作安排,由常委会社会事业议事组和咨询委员会社会事业工作组成员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其间,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卫生院、**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院、**村卫生室、新嘉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情况,听取了卫生部门主要负责人关于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的汇报,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群众的认知和满意情况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bsp;&bsp;一、关于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情况 **年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在全市普遍开展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0大类4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处于烟台市各县市区前列,并多次作为先进示范区代表烟台市迎接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视察。 &bsp;&bsp;(一)服务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建立组织机构。市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各镇街区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设立与项目配套的科室,完善配置,明确分工,卡实责任,为项目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二是加强培训。通过开展专题集中培训、选送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利用乡医例会以会代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方式,对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项目的培训,促进项目扎实推进。三是强化考核。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系统内考核项目,从机构设置、工作开展率、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工作扎实开展。 &bsp;&bsp;(二)群众认知程度逐步提升。为提高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了广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开展了以&ldqu;促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rdqu;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报道。利用下乡义诊、进村查体等时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余万份,向广大群众详细介绍了免费享有的十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并了解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惠民政策。同时,通过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个村居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组织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城乡居民开展了以合理膳食、限盐、控烟等健康生活方式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也提高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bsp;&bsp;(三)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市政府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要求及时拔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为顺利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卫生部门认真落实《规范》要求,强化措施,规范运作,扎实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一方面,积极开展基础建档工作。通过组织免费查体、上门服务等方式,收集居民健康资料,建立城乡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并同步实行电子化管理。目前,全市建档率已达到826%,为疾病控制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其他项目开展。在积极开展建档工作的同时,以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入口,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工作中,根据项目服务内容、对象的特点,将老年人保健与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儿童保健与孕产妇保健等几对密切相关的项目结合开展,(如将老年人免费查体过程中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为其提供相应的健康随访和用药指导;婴幼儿接受预防接种时,为其进行免费查体和健康指导服务等。)达到了互相促动、协同推进的效果,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bsp;&bsp;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bsp;&bsp;**年0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正式颁布实施。我市于**年底正式启动这项工作,实施时间较短,尚属起步阶段。调研中发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bsp;&bsp;(一)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是单方行为,需要提供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和接受服务的广大居民双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尽管前期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了大力宣传,但仍然存在盲区。调研中了解到,仍有不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有部分居民虽然基本了解相关服务,但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还有部分城区居民出于个人隐私方面的考虑,有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这些情况说明,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宣传还不到位。 &bsp;&bsp;&bsp;(二)项目实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理顺。虽然按照国家和山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所有应予实施的项目在我市已经全部启动实施,但大多数项目开展还不到位,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理顺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项目开展不均衡。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等项目进展较好,儿童保健及孕产妇保健等项目开展相对滞后,进展较慢。二是地区差异较大。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本医疗卫生机构,项目推进较好;两城区没有卫生院,两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挂靠中医院和二院两所二级医院,受体制、人员及业务量等因素制约,项目推进困难。三是服务质量不高。很多项目虽然实施了,但工作开展率、精细化程度等对比《规范》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服务项目不完整,质量不高,健康档案填报不真实、不规范、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bsp;&bsp;&bsp;(三)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性质决定了其庞大的工作量,要完成好这项工作需要大批的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而目前我市的实际情况是,两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多种因素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难以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技术水平,都难以满足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如果不再增加人员,仅依靠原有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来开展这项业务,实际上等于提供服务的人没变,但承担的任务多了,服务要求也高了,服务质量必然要打折扣,势必要影响和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持续深入开展。 &bsp;&bsp;三、几点建议 &bsp;&bsp;(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使城乡居民全面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相关政策和服务内容,让群众知情、明白,主动参与,形成服务提供方与接受方的互动,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开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和预防保健常识的宣传教育,办好城乡居民的&ldqu;养生堂&rdqu;,不断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bsp;&bsp;(二)要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业务繁琐,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健全完善的民生工程。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体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要尽快落实两城区项目责任主体,确保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使所有城乡居民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调、监督和管理,推动工作开展滞后的项目加快进度,促进所有服务项目均衡发展。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从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细化考核,保证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和群众受益。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范围,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bsp;&bsp;(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足额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证项目开展。要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增补机制和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为项目深入开展提供必备的基础保障。要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要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服务技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卫生行政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政策培训,使其及时熟练地掌握上级有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和要求,以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工作。 (篇二) 为全面推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县政协常委会**年调研视察计划,近期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看、听、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查看了**、马营、中川等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级卫生室,重点了解了县医院、县疾控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控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建设,截止**年初,全县设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564所,其中县级医院3所,卫生监督所、妇保院、疾控中心各所,镇中心卫生院8所,乡一般卫生院7所、卫生所4所,社区门诊7所,村卫生室38所,医疗点204所;设置营利性医疗机构93所。卫生系统核定编制462名,共有财政在编人员478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6名,其他技术人员6名,管理人员6名,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名。有财政不负担工资待遇的自收自支人员35名,为保障全县医疗机构正常运行,临时聘用的医护人员达408名。全县共有乡村医生408名,村保健员228名。 (二)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及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ldqu;十一五&rdqu;以来全县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五年累计投入27765万元,对县乡医疗机构进行了改造,其中28个乡镇卫生院所改造投入达2560万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达标验收,24个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级卫生院标准,240个村级卫生室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县级医疗机构已成为全县危、急、重症及重大疾病救治的龙头医疗机构,能较好完成颅脑外科、腹部、脊柱、四肢骨科常见病的诊治,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急重症救治。镇中心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疾病外科手术治疗及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一般乡镇卫生院在完成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初步做到了&ldqu;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rdqu;。今年初投入58万元,建立了**、李二堡、官亭等28个乡镇卫生院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强化,**至**年,投资935万元新建了38个村卫生室、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卫生服务站。**年以来,财政每年投入75万元解决了全县村级防保工作人员报酬,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乡村公共卫生队伍,每年安排59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每人5元),改变了村级医疗机构&ldqu;以医养防&rdqu;的被动局面。村卫生室完成防疫、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能力不断加强,基础免疫接种率从**年平均97%提高到**年平均975%,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系统管理、高危住院分娩率等各项指标完成良好。 (三)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运行步入正规。 **&dsh;**年,全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累计补助资金达39787万元,收治住院患者37272人次,累计补助费用为25040万元,人均补助8957元。**年度,全县核定参合农民322060人,实际参合3602人,参合率达985%。比**年度新农合启动之年参合绝对人数增加67295人,参合率上升666个百分点。农民上缴参合金948.3万元,比**年度增加6995万元。根据有关精神,今年将农民参合金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参合群众医疗费用得到充分保障。截至3月底,住院人数达6757人次,报销金额73307万元,人均补偿084元。接治门诊病人8738人次,累积补偿277万元;大病二次补助273人次,累计补偿2563万元;民政救助对象医疗救助237人次,补偿费用872万元。目前新农合各项制度健全、费用报销及时,群众防病治病意识明显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四)基本药物零差率在全县乡镇卫生院普遍实施。 从**年0月日开始,卫生部门严格按照《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品目录》等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率工作在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切实解决了药品价格虚高现象,缓解了人民群众&ldqu;看病难、看病贵&rdqu;的突出困难,将惠民政策及时兑现给广大民众。仅去年第四季度应补偿药品零差价销售补贴875万元,目前20万元已拨付到位。 (五)疾病防控系统建设逐步完善。 坚持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加快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建立了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信息宣传、后勤保障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构,为有效应对重大疫情、食物中毒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组织保障。按照&ldqu;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rdqu;的原则,及时制定《民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民和县甲型HN流感防治应急预案》、《民和县食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有力应对了非典、甲型HN流感、手足口病、鼠疫等传染病的发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平台,实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基本形成了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体系框架。目前,结核病项目管理和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加强,消除和基本控制了小儿麻痹、白喉、百日咳、麻疹等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碘缺乏消除工作达到了预期阶段目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卫生技术人员紧缺严重制约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是卫生人才总量不足,高级人才匮乏。我县卫生系统共有财政在编人员4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6人,每千人只拥有卫技人员2人,与全省平均每千人386人相比,差额达000余人。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卫生人才奇缺,其中本科学历54名,仅占2.%,且无硕士以上学历高级人才;高级职称32名,占67%,中级职称79名,占37%。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从专业结构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临床80名,护理45名,临床医疗骨干人才缺乏。从分布情况看,70%以上的高、中级专业人员都集中在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医疗机构卫技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相对较低,满足不了基层群众的诊疗需求。从年龄结构看,人才断层已凸现。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中,30岁以下的只有30人,占总数的673%;50岁以上的203人,占总数的4552%。以县医院为例,25至38岁卫生技术人员出现断档,业务水平较高的医技人员基本上都在50岁以上,已接近退休年龄,年轻骨干医生缺乏,照此下去几年后将出现断层乃至断代。 三是乡镇卫生院技术力量十分薄弱。乡镇卫生院所现有在编人员03人,其中自收自支人员有人。目前聘用的临时用工达240名人员,其中具备执业资格的仅有2人,无证上岗现象普遍存在,医疗质量难以保证,急救能力严重不足。如马营中心卫生院覆盖马营、大庄、转导、满坪、前河等地区数万人,现有的27名职工中,财政供养的正式职工只有5名,自收自支2名,临时用工达20名,因缺少执业医师,无法开展急重症救治,造成大量医疗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严重,没有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作用。 四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卫生系统招聘的临时人员一方面工资待遇低,另一方面很难纳入正式编制,造成卫生技术人才流失,直接影响到全县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全县公共卫生基础建设仍很薄弱。 一是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目前各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支付临时聘用人员工资,据统计,乡镇卫生院年支付临聘人员工资达440万元,占业务净收入的25%。无力购买医疗设备和引进新技术,普遍存在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条件差的现象。防保人员数量过少、质量低下,使得乡镇卫生院防保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公共卫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加上受房屋条件所限,均没有设立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二是县级医院职能不明确,功能不完善,特别是由于经费、人员紧缺,限制了公共卫生尤其是预防保健工作的广泛有效开展。以县医院为例,存在床位不足、按卫生部二级甲等医院配置标准,设置300张病床需配置医护人员420人,而其人员编制仍沿用80年代的40人,为确保正常运行临时聘用的医护人员达65名,仅工资一项每年开支50万元。经费紧缺致使手术室等医疗设备更新缓慢、条件简陋,医疗安全和质量难以确保。 三是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监管难度增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除搞好计划免疫和结核病防治外,还相继开展了慢病防治监测、爱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职业病监督等一系列专项工作,由于工作量的增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县疾控中心原核定编制只有4名,现有28名人员中,正式职工23人,临时聘用5人,人员紧缺造成现有人员兼职过多,工作效率不高,部分业务无法开展。 (三)医疗改革配套措施不力,影响了新医改的实施。 一是实施药品零差率后销售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加上乡镇卫生院人员包袱重、业务收入小,致使负债运行。 二是全县卫生系统尚存在自收自支人员35名和众多的临时人员,其工资待遇由各医疗单位自行解决,导致医疗单位生存十分艰难。 三是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的使用及监督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亟待增强。 (四)基层医疗市场及环境监管尚待加强。 由于农村地域广,农民居住分散,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和漏洞。特别是基层诊所无证行医、非法行医现象依然存在,使用假冒伪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等现象较普遍。医疗市场的混乱,既对农村卫生机构造成严重冲击,又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安全。&bsp;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人才战略,努力实现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是参照全省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86的比例,县政府设法积极争取增加卫生系统技术人员编制,为确保如期达到我县《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人员25人的目标,逐年增补技术人员,实现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bsp;&bsp;&bsp; 二是制定激励政策。参照教育部门招考人员模式,加大招聘实用人才力度,每年招考一定数额的、紧缺专业的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医疗机构,改善人才结构。对现有临时人员中具备一定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转正,提高优秀人才福利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由财政纳入养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以便留住现有人才,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三是实行动态调剂。按照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特点、服务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人员编制,并坚持每五年调整一次,新增的人员编制,全部用于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杜绝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保证各医疗机构有比例合适的技术骨干。 四是科学配备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每建制乡镇配备5-8名,特别是对中心卫生院要及时调整配备专业人才,加强力量以发挥作用。强化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保证当前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是设立培训专项基金,挑选基层卫生机构中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并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人员,送入有关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同时鼓励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加强继续医学再教育,积极参加执业资格和职称考试,从内部发掘潜力。 (二)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建设。 一是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硬件条件。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县乡两级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在确保公共卫生工作相关经费的基础上,随着财力增加逐年加大投入比例,尽快使原本比较薄弱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有效改善和加强。 二是建立先进、快捷的疫情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信息网络。在重大疫情实现网络直报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争在&ldqu;十二五&rdqu;内使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办公自动化,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全面的卫生管理信息网络,为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挥处理提供先进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三是建立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队伍。加强对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广大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并对应急救治队伍每年实行专门强化培训和定期演练,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应急救治队伍。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坚持和维护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安全。 (三)落实医疗改革配套措施,加速新医改的实施。 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药品零差率制度,及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不折不扣的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建议政府痛下决心,尽快解决全县35名自收自支人员工资、经费,以减轻医疗机构负担。 三是加大行政协调力度,充分运用现行政策,以当前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为契机,落实**年基本公共卫生人均25元经费的使用及督查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深入展开。 四是大力推进集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并将其作为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激发医院活力、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剂良方。 (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卫生主管部门要增强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卫生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准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继续开展医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零售药店坐堂行医,严厉查处过期失效药品使用行为,纠正超范围行医,严厉打击游医药贩。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方面的权益。 (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及9月上旬,州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常委会副主任陈晓燕、陈学明分别带队,赴**市、**市、**县等县市,调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的基本情况。其它五县的调研工作委托当地人大常委会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范围最大、受益人群最广的一项公共卫生干预策略。**州自**年起,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服务项目(见附注)经过三次调整,涵盖2大类46项。到**年底,全州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855%,累计为42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388万人、糖尿病患者46万人、重型精神病患者05万人。其它指标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全州新生儿访视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和系统管理率、孕产妇管理率、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率、肺结核病患者管理率及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位率等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年5月,我州接受了**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取得了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主要工作措施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及各县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把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州及各县市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库,出台了督导考核办法。各县市按照国家、省、州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上下联动的管理和工作模式。强化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标准化建设,以签约服务为载体,实行分片包干,组建了责任医师团队,探索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之间良好的契约服务关系。 (二)开展项目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为了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全州加大了分级分类培训力度,州委组织部和州卫计委已安排3839万元,启动实施**州精准扶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拟用三年时间,实现对全州村医培训和&ldqu;一对一&rdqu;结对帮扶全覆盖。州卫计委相继在州中心医院、**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举办师资力量培训班、骨干村医培训班,累计培训师资300人,村医240人。各县市开办村医培训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片培训、县市级培训和乡镇轮训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年共举办村医培训班9期,累计培训村医2558人;全面启动城市医生&ldqu;一对一&rdqu;结对帮带村医活动,将任务分解到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并明确到个人。 (三)严格督导考核,强化结果运用。按照州督导考核办法,由专家组到八县市开展督导考核,并及时下发督导考核通报,要求各县市对照通报中指出的问题,切实加大整改力度,并实行跟踪检查。各县市按照&ldqu;公平公正、简便高效、督考结合、绩效挂钩&rdqu;的办法,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季度一次的要求进行督导考核,各项目单位对所辖村卫生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全县通报,并作为核拨补助资金的基本依据,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四)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年,全州预算资金总额566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2075万元、地方配套35868万元),安排人数3377万人,人平472元。各县市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一是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足额预算本级配套资金。二是采取&ldqu;当年预拨、年终结算&rdqu;方式,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明确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严禁违规使用项目资金,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安全。 (五)狠抓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知晓率。为切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州、县市、乡镇广泛采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平台、**晚报微信公众号、云上**移动客户端等多种公共媒体平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累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8380223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23760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326个,分别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324次、公众健康咨询65次,营造了较好的宣传氛围,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国家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ldqu;州、县、级、村&rdqu;四级服务体系中,处于末端和网底的乡、村两级成为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地,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运转保障困难。一是乡镇卫生院编制未落实。按照《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鄂编发〔**〕26号)总人口4&prl;进行核编(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要求测算,全州基层卫生人员编制总量应不少于5680名。目前全州86家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编制5030人,与省文件要求缺口达650人。而全州乡镇卫生院实际在编只有3697人,空编333人。二是为保障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聘用编外人员来保障运转,目前此类人员已达238人。 (二)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匮乏,乡村医生结构不合理。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普遍缺乏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在编的医技人员仅占65%,聘用人员中医技人员仅占24%,全州在编在岗和招聘的医技人员之和仅为3000人左右。大量聘用或者卫生院在编的是护理、助产、会计等其他非医疗方面的技术人员。按照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测算,目前全州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额超过2000人。全州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共3285人,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437人,只占总数的33%,与省卫计委关于乡村医生**-2020年教育规划,至**年和2020年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先后达到50%和00%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咸丰县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参与管理及服务的83名从业人员中,临床医生仅25人(中西医7人),护理人员34人,其中初级职称占到82%。**县自**年以来,由于产科医生缺乏,县妇幼保健院、各乡镇卫生院产科业务相继关停,全县产妇分娩都只能到县中心医院。 乡村医生结构不尽合理。一是部分乡村医生年龄偏大,人才青黄不接。个别县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县在岗村医542人中,60岁以上村医67人,分布在67个村卫生室,他们既要完成基本医疗任务,又要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工作十分繁重。二是乡村医生学历偏低,全州乡村医生中中专及以下学历2976人,占比90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乡村医生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总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本领恐慌现象较为普遍,难以适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三)部分乡镇卫生院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乡村医生待遇普遍偏低。目前乡镇卫生院人员构成复杂,包括全额事业编、集体人员、自收自支编、人事代理、单位自聘、&ldqu;跟班学习人员&rdqu;、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性质,收入分配难以做到科学合理,&ldqu;同工不同酬&rdqu;现象大量存在。自**年起,部分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乡镇卫生院实行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职工奖励性工资比例很低,因此,这些乡镇卫生院管理的主动性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都难以调动。 乡村医生待遇普遍偏低。一是工资水平低。目前乡村医生工资待遇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财政定额补助(5000元每人每年)、基本诊疗服务费、村卫生室基药运行费(6000元每人每年)和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大部分村医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二是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未完全落实。截止目前,全州已有58%的乡村医生参加了养老保险,其中**、咸丰、来凤三县市出台了财政补助办法,尚有42%的乡村医生未参加社会化养老保险,多因为无补助政策,&ldqu;老有所养&rdqu;问题未完全落实。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紧张和设施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缺乏必要的业务用房和办公用房,医疗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满足不了群众的就医需求。多数村卫生室无项目开展的必备设备,或设备陈旧老化,无法适应项目开展的需要。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住房,只能租房住,有的还居住在危房里。 (五)资金使用管理不尽合理,部分服务项目实施难度大。一是补助经费总量不足。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实行按人头预拨、按项目结算,补助标准的地区差异化不大,我州因受地理条件所限,山大人稀,服务半径大,服务周期长,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要比交通便利的地方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部分服务项目补助不合理。如农村&ldqu;预防接种&rdqu;项目75元每针次,重症精神病人要求一年随访4次,一次费用50元,补助经费不足以支付基本的成本开支。省卫计委在**年即出台了调整部分服务项目补助标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ldqu;各地可根据实际,在科学、合理、规范测算的基础上,适当调整项目补助标准&rdqu;,但我州及县市尚未作出相关调整,没有出台调整的实施办法。 (六)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主动参与程度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面向全社会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当前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管理意识,&ldqu;重治轻防&rdqu;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大部分居民看病就医仍习惯于首选各类综合医院、专业医疗机构,对于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则缺乏信任度。部分居民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能及时解除其病痛和现存健康问题,不愿意配合;部分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存在盲点,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部分慢病患者如结核病、精神病患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愿意接受项目服务。同时,随着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家庭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难以理解和把握政策,参与意识不强。 三、对策及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及民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同时也是脱贫攻坚&ldqu;两不愁、三保障&rdqu;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探索机制,狠抓落实,确保我州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州人民政府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资金和政策倾斜。争取省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资金和政策倾斜在考虑地区间物价和成本差异的基础上,放宽对贫困山区的要求,提高我州人平补助标准。同时,州及各县市要勇于担当,针对省文件对下留出的政策口子,在现有政策基础上适当调整项目补助办法,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实行差异化政策,使项目实施更加符合我州实际。二是州级要研究出台资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办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纯公共产品,需要公共财政的有力保障,各级财政应足额建立服务项目经费年度预算,解决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基本工作费用,逐步解决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要研究政策,有效化解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短缺、人才匮乏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逐步推动&ldqu;医联体&rdqu;建设,实现州、县、乡、村&ldqu;四级联动&rdqu;,结合职称评定和职级晋升,鼓励州直、县直专业机构的医务人员直接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与援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大依托本地大专院校&ldqu;定向培养&rdqu;的工作力度,充实基层特别是乡镇、村两级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乡镇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结构比。四是加强培训指导。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三)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一是充分考虑卫生行业的特殊性,针对目前部分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乡镇卫生院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乡镇卫生院自主管理和分配的权限,提高绩效工资中奖励性工资的比例,有效提高基层卫生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二是全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出台参保补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解决好未参保人员后顾之忧的问题。三是研究政策,切实解决基层卫生服务人员&ldqu;住房难&rdqu;问题。 (四)继续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社区、村组和农户广泛宣传项目工作的意义及程序,服务内容和要求。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要通过健康教育和上门随访服务,向居民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动员广大居民自愿、积极参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促使广大居民自觉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刊播公益广告和专题栏目,让媒体宣传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居民不断增强自我保健和疾病预防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 附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为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儿童预防接种、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篇四)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下简称&ldqu;基本公卫&rdqu;)工作的发展,加快&ldqu;健康十堰&rdqu;建设步伐,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上旬,副主任刘学勤带领常委会调研组对全市基本公卫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竹山县、郧西县、茅箭区实地查看了8所基层医卫机构开展基本公卫服务工作的情况,听取市卫计委、市财政局和竹山县、郧西县、茅箭区专题汇报,与部分乡、村卫生机构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座谈,就服务项目和经费落实等情况向基层卫生机构和服务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并调阅了其他县市区的自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的公益性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目前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共分为2大类46小项,**年,各级政府对基本公卫服务项目配套经费合计人均45元。我市基本公卫服务工作近年来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有: 、工作体系基本形成。市、县两级成立基本公卫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基本公卫服务工作;市、县疾控中心设立项目指导办公室,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精神病管理等机构在业务范围内履行指导职能;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配套科室,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合实施辖区居民的基本公卫服务工作。 2、考核机制已经形成。市卫计委、财政局联合组成督导检查组,每半年组织一次督导,每年对各县市区进行考核排名和通报。各县市区每季度进行项目督导,根据项目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等,每年进行两次考核评分,依据评分计算和拨付公卫经费补助。 3、资金管理比较规范。**年至**年,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最低人均补助资金为35元、40元、45元,全市累计筹措资金229、3989、5562万元。市财政与卫计部门联合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明确&ldqu;统一标准、统筹分配、预拨和结算相结合、市区两级考核结果挂钩&rdqu;原则,建立&ldqu;财政专户管理、国库直接支付&rdqu;的管理模式,对基本公卫项目资金的预拨、配套、支出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将40%的工作任务下放至村、社区医卫机构,同步考核下拨补助经费不低于40%,将项目资金集中在基层医卫机构,要求非基层医卫机构(如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不得以项目督导为由挤占项目经费。多数县还统一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办法,实现村医公卫经费直拨,调动村医的履职积极性。 4、硬件建设逐步提升。一是部分乡镇卫生院硬件得到提升。近年来,市、县政府及卫计部门筹措资金4083万元,新建或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0家。郧阳区、丹江口市、竹山县、房县、郧西县持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公卫科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形象标识、设施设备、工作职责、服务流程、台账管理和人员配备等,逐步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工作。二是村级卫生室&ldqu;五化&rdqu;建设逐步推进。自**年起,市政府连续8年将基层公卫服务能力建设纳入&ldqu;十件实事&rdqu;,累计投入2896万元,建设76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约占全市村卫生室总数的409%。其中,市财政部门近三年连续为48个贫困村卫生室&ldqu;五化&rdqu;创建投入22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卫生服务环境和效果。各县市区也在大力推动村卫生室&ldqu;五化&rdqu;建设工作。**年以来,各县市区开始为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配备率达42%,提高了村级基本公卫服务能力和效率。 5、项目实施效果明显。一是全市已建立2873万份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52%。二是健全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室,在醒目位置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宣传长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抽查健康知识知晓率大于60%。三是预防接种全面实施,免费向0-6岁适龄儿童提供2种一类疫苗接种服务,**年完成一类疫苗接种588万剂次,适龄儿童建证率00%,免疫规划内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目标疾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市没有疫情流行,无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四是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成效明显,规范开展了孕产妇产后访视、新生儿家庭访视、满月随访以及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全市孕产妇健康管理率达到964%,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2%。竹山县实行村计生专干与妇幼保健员&ldqu;两员合一&rdqu;,弥补了村医力量的不足。五是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重点推进,全市累计为32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按要求每年一次免费体检,辅助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等。六是规范开展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人健康管理,全市累计管理高血压患者286万人、糖尿病患者696万人、重性精神病患者335人,落实每年次免费体检和不低于4次的随访服务。七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置及时。全市无突发传染病疫情,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手足口病、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效,加强结核病&ldqu;三新一加强&rdqu;防治模式,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到00%。八是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逐步实施,各地以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单位为契机狠抓中医药硬件建设和服务内涵建设,中医药参与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儿童中医调养取得初步成效。九是基层机构积极参与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建立台账,定期组织巡查和风险隐患信息上报,实现卫生监督协管全覆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组认为,在推进基本公卫服务工作中,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对象获得感不强。在2类46项服务项目中,除0-6岁婴幼儿疫苗接种项目被市民普遍接受,实施较好外,其他项目含金量不高,市民及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实施的基础性、保健性和预防性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实施效果虚化。同时,有些项目实施没有很好地与医疗服务和慢性病补助政策相配套,使服务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还有个别项目设置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如孕产妇孕检和生产大都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院进行,村医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孕产妇产后访视和新生儿家庭访视项目,被服务对象视为&ldqu;自作多情&rdqu;,不被认同。 2、服务能力不强,队伍素质和阵地建设有待提升。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实施的主阵地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下的医卫机构。目前来看,全市基层医卫机构建设与所承担的基本公卫服务职责,有以下几个不相适应:一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优。根据国家和省级相关规定,乡镇医卫机构(不含村医)的基本公卫人员配备应达到服务人口的万分之八,而我市乡镇卫生院目前共有基本公卫人员000人左右,仅达万分之四。这些公卫人员大多为大专以下学历,其中中专学历人数约占32%,公卫专业学历的仅占927%,绝大部分人员从医疗和护理专业转岗。二是人员进出机制不活。由于基本公卫服务任务重、人手少、待遇不高,村医又缺乏退休保障,致使年轻人不愿进,年迈者不愿退,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引不来,村医队伍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三是设施设备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尽管多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加大村级卫生室&ldqu;五化&rdqu;建设,但目前全市村级卫生室&ldqu;五化&rdqu;达标率仅409%,村级卫生室内的健康管理一体机、家庭随访包等设施设备也配备不足。 3、服务成果难共享,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一是基本公卫数据各自独立。横向来看,2类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分为6个系统:预防接种、传染病、儿童和孕产妇、健康教育相关数据各有个系统,健康档案、老年人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为个系统,卫生计生监督协管依靠表格统计数据,这些系统后台数据互不连通。纵向来看,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局域网络,市级与县市区之间、县市区相互之间、乡镇相互之间不能实现档案互通、数据共享,容易导致数据重复、缺失或失真,数据碎片式分布,难以交叉比对,既增加了基本公卫服务质量的考核难度,给服务&ldqu;注水&rdqu;提供了空间,也无法为相关部门开展有针对性地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参考,同时也不利于跟踪服务流动人口中的服务对象。二是数据综合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基本公卫服务数据与临床诊疗系统互不连通,居民在就诊时,医生不能直接查询居民的健康档案,既造成重复工作,也阻碍了基本公卫服务数据的作用发挥。另一方面,全市许多项工作包括基本公卫服务在内,都有信息化要求,主要由各市直单位、县市区具体操作,这种工作推进模式,既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不利于数据的整合及综合利用,也悖逆了当前社会的大数据趋势,阻碍信息数据的畅通流转。 三、意见建议 习近平同志指出:&ldqu;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rdqu;。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的落实和质量的提升,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和保障。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基本公卫服务工作,调研组建议: 、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组织保障能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基本公卫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建设&ldqu;健康十堰&rdqu;的重要抓手和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措施,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精心谋划,强力推进。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协调协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职责清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卫生工作由&ldqu;以治病为中心&rdqu;向&ldqu;以健康为中心&rdqu;转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议在对县、乡、村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将原计生工作考核内容扩充为计生与公卫服务综合内容,增强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对基本公卫服务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履职积极性。针对乡村居民向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市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城区基本公卫服务的财政投入,逐步解决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卫服务经费缺口问题。 2、夯实阵地建强队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要重视公卫人才培养工作。依托**医药学院等现有资源,研究制定全市公卫人才培养规划和基层医卫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包含村医在内的公卫人员基本保障政策,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全科医学生、&ldqu;雨露计划&rdqu;政策与精准扶贫对接,培养一支稳得住、留得下、能干活的基层医卫队伍。二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抓住精准扶贫政策机遇,捆绑相关资金,加强基本公卫阵地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落实村级卫生室&ldqu;五化&rdqu;标准。三是着力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学习上海等地经验,将基本公卫服务与签约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明确服务团队职责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打造&ldqu;签约家庭医生+三甲医院专家团&rdqu;的&ldqu;诊疗+基本公卫&rdqu;服务模式,让签约家庭医生提供服务接地气、面对患者有底气、遇到难题有后援,真正实现&ldqu;慢病管得住、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rdqu;的分级诊疗格局。 3、科学统筹谋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基本公卫服务的信息化要求置于我市信息化全局中统筹考虑,打破当前条块分割、数据零散的局面,针对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着眼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大局,学习咸阳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制定全市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成立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研究制定数据整合方案,统筹信息化建设条块资金,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推进包含医卫数据在内的全市信息数据整合,为适应医改新形势、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奠定基础。要进一步推进、创新基本公卫与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认真总结推广医卫结合的成功经验,探索形成卫养结合(基本公卫服务与养老服务)、基本公卫服务与慢病补助政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基本公卫与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4、加强宣传教育,促推健康观念转变。继续大力宣传普及基本公卫服务相关政策,让城乡居民充分认识基本公卫服务的重要性,提高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自觉参与、主动配合,提高基本公卫服务质效。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参照基本公卫服务数据,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适时宣传普及常见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要结合医疗卫生&ldqu;三下乡&rdqu;、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平台,组建医卫专家团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卫生健康课题,采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普及卫生健康知识,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 (篇五) 人大常委会: &bsp;&bsp;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我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张遇鸣副主任带领下于6月底深入区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部分镇(街道)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卫生室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调研,先后与卫生部门负责人、部分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人、镇(街道)行政负责人、村(社区)干部、村医代表、人大代表座谈征求意见,现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背景及项目简介 为了缓解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制度安排。通过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的蔓延,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概括为三大类个项目: 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一是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逐步实施计算机管理。二是基于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第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一是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为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建立健康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3岁以内至少4次访视,4-6岁每年至少次。二是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为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针对每一名孕产妇至少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三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等。 第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一是为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等0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对高危人群实施应急接种、强化免疫等。二是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包括首诊测血压筛查、每年至少4次随访评估和次健康检查、分类干预。三是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包括筛查、每年至少4次随访评估和次健康检查、分类干预。四是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每年至少4次随访评估和次健康检查、分类干预。五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生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传染病症状监测等工作。六是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做好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等工作。 二、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从**年开始,按照国家要求,北碚区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全区累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64万份、建档率9760%,累计建立电子档案646万份、电子建档率9496%,服务重点人群4万余人;每个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每年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活动不少于2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2种以上,机构内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6种以上,有效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0-6岁儿童健康管理26503人;孕产妇健康管理498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6595人;预防接种建证率达95%以上,相关疫苗接种率达到上级要求,其中:麻疹疫苗合格接种率9905%,施儿童各类查漏补种2293针次、补种率9879%;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3395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504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680人;传染病疫情报告率、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均达00%;聘请卫生监督协管员56名、卫生监督信息员27名,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率达00%。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财政、人力社保、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区卫生局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区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北碚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度》,区卫生局印发了《北碚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的通知》,转发了《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了区卫生局相关科室、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项目实施医疗机构的职能职责。完善了考核办法,出台了《重庆市北碚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修订版)》。落实区卫生、财政联合考核制度,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督促指导制度,并将督导考核结果与项目经费的拨付挂钩。 (二)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机构建设城乡逐步均等化。目前,全区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医疗卫生机构有96个,其中区级专业机构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镇卫生院2个,社会单位4家,村卫生室70个。&ldqu;区&dsh;镇(街道)&dsh;村(社区)&rdqu;三级、&ldqu;一社区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室&rdqu;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已经形成,城乡居民享有卫生资源日益均等,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自**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用于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相继完成区妇幼保健院改造升级、卫生监督所新业务用房建设,正在实施区疾控中心环境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从**年起,每年投入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配置。从**年起实施世行贷款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试点项目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子项目,陆续为区内2个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00个村卫生室共配备了价值52692万元的救护车、*光机、台式呼吸机、电脑等医用设备283台(件)。中医中药服务覆盖城乡。近三年来,累计投入中医药服务经费65987万元,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分别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包、中医适宜技术设备。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均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体质辨识工作覆盖全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单位,运用中医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和治疗。 (三)人员队伍逐步壮大,素质显著提升。全区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职人员22人,其中城市社区服务人员84人,乡镇服务人员28人;学历情况为: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23人,专科生33人;专业技术方面:执业医师56人,助理执业医师32人,注册护士7人。全区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兼职人员达到337人,其中城市社区服务人员42人,乡镇服务人员73人;学历情况为:硕士研究生23人,本科生266人,专科生50人;专业技术方面:执业医师323人,助理执业医师86人,注册护士30人。 (四)经费投入城乡均等化,资金管理规范有效。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逐年提高:**年5元/人,**年和**年均为25元/人,**年为30元/人(中央24元、市级35元、区配套25元)。**年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算安排资金829万元,其中市级及以上资金683万元,区级配套46万元。区级预算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经费0万元,并补助264名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共计2672万元(人均4800元)。为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区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北碚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区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局印发了《北碚区基层医疗机构经费补偿实施细则(试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由区财政局按季度预拨核定补助金额的70%,年终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剩余资金。**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到账情况达到00%、规范使用率00%。 (五)&ldqu;以城带乡&rdqu;促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提升。为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多年来,我区在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帮扶、设备支援、经验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出台了《北碚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区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所有区级医院和公共卫生单位均通过派遣专家现场指导、捐赠基层紧缺医用设备、为农村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实习带教等方式对镇卫生院实行对口支援,并坚持推行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免费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习制度,极大地提升了镇卫生院项目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落实中医药指导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院的龙头辐射作用,先后培训基层人员6000余人次。 (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水平全市领先。近3年来,我区先后投入慢病防控专项资金近300万元,构建起了&ldqu;政府主导、部门镇街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rdqu;的慢病综合防控体系和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农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慢病综合防控监测体系,实现慢性病管理全社会综合防控。全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了8687%、8385%。 (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绩突出。近几年,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先后斩获多项殊荣:&ldqu;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rdqu;、&ldqu;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rdqu;、&ldqu;全国第二批&lsqu;治未病&rsqu;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rdqu;、&ldqu;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rdqu;。**年,在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政府目标考核中,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益率&ldqu;零扣分&rdqu;,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够,社会知晓度低,群众主动参与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实行的重大惠民政策。但是由于群众&ldqu;重医轻访&rdqu;观念根深蒂固,各级政府的宣传发动还不够深入,社会上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和服务内容的知晓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群众被动接受服务的现象依然突出。尤其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中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地方组织65岁及以上老人参加一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还会出现&ldqu;冷场&rdqu;。 (二)经费投入与满足&ldqu;规范&rdqu;需要之间的较大差距导致部分项目服务质量不够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大项4小项,要严格做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规定的服务内容,就目前国家规定的人均30元的经费标准(下限)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规范》要求对65岁及以上老人健康体检每年次,对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人每年4次访视、新生儿和产妇2次访视。老人健康体检的费用和在广阔的农村对体量庞大的重点人群开展入户访视的交通费用就远远超出经费标准。在广大农村,村医兼职承担了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但他们主要是通过医疗创收和其他经营保障生活,花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的精力有限。经费不足,《规范》规定的服务标准就很难做到,服务质量注定是低水平的。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类项目发展不均衡,信息化程度比较低。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体检等由于群众重视程度普遍较高,工作开展比较顺利,成效明显。城乡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管理服务工作目前还停留在信息登记上,日常服务还没有完全跟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更新往往滞后,共建共享信息资源的机制未形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还停留在纸上和电脑硬盘里,健康电子档案未与医疗机构、医保机构等联网使用,档案信息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初衷还没有实现。 (四)个别基层单位队伍不够稳定。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龙凤桥街道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依托市九院和区中医院举办,其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在编制和经费上都没有单独核算,收入偏低,加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越来越大,有人员流失的现象和趋势,队伍不够稳定。 四、工作建议 (一)抓宣传发动,提高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发动,采取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媒体宣传、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途径深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项目内容、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服务项目的社会知晓率和认可度,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增强无病预防、有病早医的意识,主动参与服务项目。 (二)完善经费投入随经济发展而增长的长效机制。政府要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区政府已经按照上级要求全力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配套经费,但随着这一惠民政策的逐步深入,经费投入势必要逐年增长。按照市卫生局测算,人均经费标准增加到50元/年才能满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的工作需要。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力的不断增强,按照一定的增幅比例逐年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提高服务的水平。 (三)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抓手。全市正在建设统一的大卫生信息化平台,我区应抓住这一契机,尽快实现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医保机构等部门之间的联网,通过行政和技术手段让&ldqu;死档案&rdqu;变&ldqu;活&rdqu;,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要尽快实现0&dsh;6岁儿童、孕产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65岁及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信息在卫生、民政、人口计生、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共建共享。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专职人员待遇,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职数,通过业务考核奖励适当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公开招聘部分紧缺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严格实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督促指导,强化对村(社区)医生的考核管理。对市九院和区中医院举办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独立核定编制,全额保障人员工资,稳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队伍。 (五)上下联动,强化考核,共同做好群众的组织工作。可以借鉴当年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功经验,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区&dsh;镇&dsh;村&dsh;组四级上下联动,共同做好辖区群众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工作。区政府和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应继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加以完善,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篇六)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基本预防保健服务。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范围最大、受益人群最广的一项公共卫生干预策略,是政府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县按照&ldqu;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rdqu;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方针,切实履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积极有效推进我县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发展,为全县人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县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建立起了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县、镇、村服务体制日趋完善。目前,我县4所镇街卫生院、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充分发挥了项目指导、培训、督导、评价等作用。 (二)工作成效显著。**年,累计为全县城乡居民规范建立电子健康档案55万余份;统一编印了2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全年累计发放23万册。规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版面2568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739次,举办健康教育咨询活动77次;0-6岁儿童健康管理3897人,孕产妇早孕建册4550人,产前系统管理5948人;为49256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为45625名原发性高血压、5555名2型糖尿病和2093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并为其提供了项目全面的体格检查;常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实地巡查5592次;为0848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了中医调养服务,为4052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省内增补5-49岁妇女、冠心病、脑卒中、残疾人健康管理率均达到市级指标要求。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共为2086名,777户贫困家庭提供了免费健康查体服务。 我县始终以提升项目实施效果为服务核心,**年,我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86%,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达958%,居民综合满意度高达9859%,基层医务人员满意度达987%;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慢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稳定率均达到工作指标要求。 二、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人员队伍力量薄弱。一方面,全县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平均年龄达477岁,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的&ldqu;三低&rdqu;现象非常突出,部分村居无乡村医生服务,多数村居乡村医生&ldqu;后继无人&rdqu;,未能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服务的&ldqu;网底&rdqu;作用;另一方面,各镇街卫生院近年来招聘在编人员名额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多为临时人员,且部分为非医学专业人员,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二是基层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各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设备、仪器老化的现象突出,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基层单位缺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设备,如开展老年人体检用的便携式B超设备、4-6岁儿童入园体检用便携式血红蛋白检测仪、卫生监督协管水质快速检测设备等。部分卫生院业务用房紧张,工作开展受限,村卫生室房产多为乡村医生私人所有,不利于工作开展。现有设备及场所等条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三是财政保障政策不到位。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保障较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不允许购置硬件设施或用于房屋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需自筹经费购置相关设施和改善办公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的提升。 四是社会认识不足,服务难度高。一般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科学知识,重医轻防的意识和现象比较明显,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性不高,项目知晓率偏低。另外,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多,加之城区进行旧城改造,服务人群流动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连续性较差。 三、进一步推动全县公共卫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上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保健需要,使百姓切实受益。将公共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纳入对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之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安排,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统一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通过社会各方群策群力,协作与配合,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由政府负责筹集,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需持续加大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将人员(含乡村医生)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镇、村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建立养老保障机制,强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保证落实完成各服务项目所必须的设备购置。 (三)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各镇街卫生院实际工作需求和编制情况,适当增加招考岗位数量,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到乡镇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进修学习、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改善其工作环境。完善乡村医生准入及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乡村医生的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建立起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为主体的稳定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通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市县医疗单位对口交流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 (四)强化宣传,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一方面,要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宣传。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和形式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和服务接受途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活动。突出宣传重点,利用传统节假日及健康主题日、农民工返乡、学生健康查体等特殊节日和契机,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学生以及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开展专项服务项目宣传,使城乡居民充分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免费服务政策,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服务。另一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群众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规范健康行为。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以及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等卫生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七)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新时期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它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代表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新方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财政资金、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公共服务数量以及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对于转换政府职能、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社会治理、聚集民间正能量,都深具意义。 &bsp;&bsp;关键词:农村、政府、环境卫生、公共服务 &bsp;&bsp;&bsp;社港镇地处浏阳最北部,全镇总面积7平方公里,辖6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是浏平长边界。我镇历史上就是长沙通往**、平江的通道中的重要驿站,边贸乡镇的独特区位,造就了我镇成为浏阳与平江交易的中心,往来两地的经商、务工、赶集人员较多,造成社会管理及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加大。且镇上有两大特色品牌:一是骨伤科医院年平均门诊5万人次,带动40万人次的流动与消费(按一个病人有2&dsh;3个陪护人计算);二是省内闻名的周洛漂流现日接待游客2000人左右,加上周洛景区每年游客量为50万人次。人员的大量流动与消费给沿线的各村带来巨大的社会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压力。那如何在我镇当前社会状况下,政府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卫生,确保居民生活环境,是当下我镇政府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镇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居住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公共环境总是给我们脏、乱、差的印象,垃圾乱倒、污水乱排、道路泥泞、河水水质恶化等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明显,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改善农村环境已经迫在眉睫。 二我镇现今做法 (一)广泛宣传 创办农村报纸,打造宣传阵地。镇党委、政府创办《今日社港》报纸,内设环卫整治专篇,由联组干部免费分发到户;全镇每户发放《环卫整治手册》,告之垃圾处理方式,每季度开展环卫&ldqu;十佳十差&rdqu;评比,营造浓厚氛围;出动宣传车,送发公开信,确保了环卫整治家喻户晓。发放连心卡片,建立沟通渠道。机关干部下村走访时,将印有自己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的&ldqu;连心卡&rdqu;发放到每一户村民手中,村民需要到政府办事或环境卫生出现问题需要反映,随时电话联系联组干部,拉近了干群距离,方便干部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环卫问题。 (二)积极整治&bsp; &bsp;&bsp;完善集镇环卫管理模式,确保镇容整洁。为探索集镇环卫管理的长效管理办法,我镇多措并举。一方面,我镇克服财政困难,共投入20万元新增垃圾桶3000个,投入0万元完善了垃圾中转站相关设施。同时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合同约定由对方投入8万元购置垃圾清运车,政府给予每月9千元的租金补助,租金由镇整治办每天进行验收考核后拨付。建立&ldqu;两固定三统一&rdqu;垃圾处置模式,保证了垃圾处置运转有力,以此实现了集镇垃圾的正常及时清运中转。另一方面,把全镇的环卫管理推向市场化、公司化。自**年起引进专业保洁队伍对集镇区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专业管理,实行整体承包给个人,建立&ldqu;城管办+社区+保洁队伍&rdqu;三位一体的考核管理模式,即农户将垃圾每日分类入池(桶),村保洁员每&dsh;2天上户收集、科学减量并负责运送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镇政府聘请专人负责管理中转站,压缩部分村送来的垃圾,并将压缩的垃圾拖运至浏阳或平江处理。 &bsp;推行村级专业清扫保洁,建立长效机制。为全面提升村级环卫整治效果,今年我镇创新了工作模式。首先建立队伍。今年3月全镇以村级名义聘请村级保洁员50个,全镇优化党小组为50个,每个小组配备一名保洁员,进行每天的保洁工作。工资支付由镇村共同负担,镇财政拿出25万元用于支付保洁员工资经费,每月按照考核结果将经费拨付给各村,评比较差的村则要补贴较多资金用于保洁员工资发放等环卫管理。其次严格考核。镇整治办每月组织对各村进行交叉检查,实行考核评比排名,且与环卫下拨经费挂钩。制定了《环卫整治手册》,要求由联组镇村干部与村保洁员每月上户检查并填写检查情况,评出&ldqu;十佳十差&rdqu;,并以此作为到镇村办事的前置条件,通过这些办法,全面构建了&ldqu;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rdqu;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三)取得成效 通过全面整治,集镇加强了建管力度,规范了乱摆乱放,实现了街道净化、亮化、美化;全镇各村主干道路、房前屋后、坎边水边的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扫,确保了村庄整洁,让群众能够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各村大力完善了环卫设施,实行了环卫&ldqu;庭院三包&rdqu;制度,加强了保洁员管理,形成了镇上考核、村级担责的长效机制;淳化了民风,创建了和谐屋场,实现环卫了整体提升,排名保持全市前列。 三、存在问题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ldqu;脏、乱、差&rdqu;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bsp;(二)农村基础条件太差。首先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ldqu;上边热、下边冷&rdqu;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其次村庄布局规划滞后。我镇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次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最后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bsp;(三)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镇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一些经济实力薄弱的乡镇,本身财力不足,配套资金无法到位,环境问题的治理就难上加难;近年来根据农村的现状,上级批准下达较多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一些项目都由市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直接确定施工单位,直接支付工程款,乡镇对项目建设跟踪管理消极应付,造成项目建设不切实际,质量不高,影响农村实事工程的顺利开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不高,根本达不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无法实现卫生、环保的良好效果。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四、对策建议 &bsp;(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是基础,有了雄厚的经济作保障,才能保证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设置财政专项基金,解决在建设农村环卫系统中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此外在城乡事务支出的分配上向农村倾斜,城建税的分配也应考虑农村部分,以村民集资、配套资金作为辅助。 &bsp;(二)推动项目建设管理。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系统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来进行建设,将一个行政范围内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单独作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招标,吸取资金。推动沼气化建设,将人畜生活垃圾进行循环再利用,综合解决了农村的多项问题,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受捧。但是沼气化的前提条件较高,在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可以持续,在其他地区就相对困难了。 (三)统一农村规划管理。规划是政府最基本的责任之一,要在规划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污染物难处理和污染源影响大的问题。一要加强区域环境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协调,二是引导和加强农村聚居点的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划,三是完善农村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学习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的成功之处,将其长远性与科学性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农村公共环卫系统的建设中来,以免走弯路,使该系统以最少的时间,最好的效果建设农村公共环卫系统,真正惠民利民。 &bsp;(四)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ldqu;要我干&rdqu;的观念转换成&ldqu;我要干,干得好&rdqu;的自觉。以&ldqu;小手拉大手&rdqu;的形式拓宽宣传途径。可以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细化出以&ldqu;讲文明,爱卫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rdqu;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将其纳入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常课程安排中去,让学生充当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让他们从小树立环境卫生良好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他们进而带动父母长辈自觉参与到全镇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以典型促发展。可以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树立和推广典型,促使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11-18 11:48:09
上一篇:全市“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7篇
网友评论《公共卫生服务调研报告(7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